苗縣海棠島永春宮吊橋老化嚴重 228封橋重建改道路線曝
苗栗頭屋鄉海棠島的永春宮吊橋,自1975年啓用,是當地居民信仰重地也是參拜的重要通道。歷經50年未大規模維修,橋體木板腐朽、鋼索疲勞,安全疑慮日增。(呂麗甄攝)
位於苗栗頭屋鄉海棠島的永春宮吊橋,自1975年啓用,是當地居民信仰重地也是參拜的重要通道。歷經50年未大規模維修,橋體因載重限制,一次只能15人通行。(呂麗甄攝)
位於苗栗頭屋鄉海棠島的永春宮吊橋,自1975年啓用,是當地居民信仰重地也是參拜的重要通道。歷經50年未大規模維修,橋體木板腐朽、鋼索疲勞,安全疑慮日增。受阿里山福美吊橋事故影響,廟方於28日封橋,居民改道由明湖蘇堤進入。鄉長徐鑫榮及廟方籲政府重視,儘速重建,確保民衆安全,同時促進地方觀光發展。
苗栗頭屋鄉海棠島的永春宮表示信徒大會決議,鑑於安全顧慮, 28日封橋,屆時遊客可繞經明湖蘇堤前往永春宮。(呂麗甄攝)
苗栗頭屋鄉海棠島的永春宮表示信徒大會決議,鑑於安全顧慮, 28日封橋,屆時遊客可繞經明湖蘇堤前往永春宮。(呂麗甄攝)
位於苗栗頭屋鄉海棠島的永春宮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居民及遊客經吊橋前往參拜,尤其假日來訪人潮衆多。自1975年啓用以來,吊橋已歷經50年,橋面木板腐朽、鋼索疲勞,安全隱憂逐漸增加。去年阿里山福美吊橋木棧道斷裂造成1死4傷事故後,苗栗縣政府對全縣類似設施進行安全盤點,並加強對永春宮吊橋的巡檢與改善。
苗栗頭屋鄉海棠島的永春宮吊橋,歷經50年未大規模維修,橋體木板腐朽、鋼索疲勞,安全疑慮日增。(呂麗甄攝)
廟方去年已向鄉公所反映橋體安全問題,並表示無力修復,建議將管理權移交給相關單位。113年底,縣府將行文轉交鄉公所,並建議廟方投保意外險或封橋。信徒大會決議,鑑於安全顧慮,將於2月28日封橋,屆時遊客可繞經明湖蘇堤前往永春宮。
當地居民李姓民衆(左)及羅姓民衆(右)表示,這裡是我們客家人的信仰重要場所,每天都會來拜拜。雖然封橋後需要繞道進入,感到不便,但考量到安全問題,他們期望政府能夠儘早重建一座新的安全橋樑。(呂麗甄攝)
永春宮主委羅時寬表示,海棠島自1970年水庫集水後,政府未修建橋樑或道路,致使海棠島成爲孤島。當時信衆依賴竹筏渡河。1975年,地方熱心人士發起募款,興建吊橋,並獲得石油公司捐贈淘汰鋼索。橋體已使用50年,政府未曾維修,導致木板和鋼索金屬疲勞,安全隱憂日增,因此決定封橋並已報備縣政府。
羅時寬指出,封橋儀式於28日上午舉行,呼籲政府重視該地觀光安全,儘速重建吊橋。該橋不僅是當地居民與永春宮的聯絡通道,也對明德水庫觀光發展至關重要。若不修復,將對整體觀光及旅客安全構成威脅。
頭屋鄉長徐鑫榮表示,經過8年爭取,觀光署已覈定4.14億元經費,並結合自行車專用道建設,總投資約7億元,計劃3月6日動工,總經費接近10億元。唯一遺憾的是,吊橋重建費用約6,000萬元,期盼政府能關注,補助興建並促進明德水庫觀光發展。
縣府文化觀光局表示,明德水庫風景區的陸域及水域觀光服務營運移轉OT案,及碼頭區整建營運移轉ROT案將於下月啓動,並與民間業者簽約。同時,明德水庫自行車暨環湖步道計劃將於3月動工,經費達2億7,580萬元,工期約2年。隨着明德水庫成爲觀光熱點,縣府計劃向客委會申請補助5,700多萬元,用於汰換吊橋鋼索、抗風索及橋板,提升安全性並促進觀光發展。
當地李姓民衆及羅姓民衆表示,這裡是我們客家人的信仰重要場所,每天都會來拜拜。雖然封橋後需要繞道進入,感到不便,但考量到安全問題,期望政府能夠儘早重建一座新的安全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