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住宿、現金補貼,全國多地“真金白銀”補貼求職大學生

2月25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迭代升級“人才十條”2.0+政策,面向應屆大學生髮布“求職7日免費住宿、實習3月免費短租、就業3年優惠長租”的階梯式安居政策,吸引各方關注。有關專家表示,這是深刻理解高校畢業生實際情況,解決他們階段性、過渡性居住需求的一項好政策。

記者瞭解到,近期,深圳、蘇州、杭州、廈門、珠海等多個城市,也都爲求職者提供了住宿安居的優惠政策,還有地區拓展當地的人才政策,給符合條件的求職者以現金補貼。

北京、深圳等地爲青年人才提供“免費住宿”

北京亦莊推出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應屆大學生住宿保障實施細則(試行)》,持續提升青年人才“引育用留”服務保障力度,減輕年輕人求職顧慮,以良好的“亦城體驗”推動更多青年人才從“引進來”到“留下來”。

具體政策包括,收到經開區企業筆試/面試通知的應屆生(本科及以上,畢業3年內或在讀畢業年級)單次最多可享受3-7天免費住宿,租金全免。與經開區企業簽訂實習合同的應屆生可享受一次性3個月免費租住,租金全免,其他費用由個人承擔。免費租期過後選擇繼續租住的,個人需繳納全額房屋租金。

與經開區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應屆生可享受一次性3個月免費租住,租金全免,其他費用由個人承擔。免費租期過後選擇續租的,前3年租金補貼逐年遞減(第1年補貼市場價租金的75%,第2年補貼市場價租金的50%,第3年補貼市場價租金的25%),3年後恢復市場價。

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新聞發佈會。深圳市委科創委辦公室主任、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透露,深圳爲高校應屆畢業生來深求職提供免費住宿的天數將從7天延長到15天。

爲應對青年人才需求的增長,深圳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升級,從單一驛站發展爲涵蓋短期免費住宿、長期租賃補貼、就業培訓的綜合性支持體系。“讓有志在深圳發展的各類人才進得來、住得安、留得下、能成業。”張林表示,深圳將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住房保障政策,只要是在深圳就業或創業的人才,都想方設法提供一張牀、一間房,甚至一套房等服務。

除了北京、深圳外,廈門市也爲來廈求職和實習的大學生提供住宿保障,最長可享受12個月免費住宿。廈門市明確,畢業3年內(含畢業當年度)來廈求職、見習,且個人在廈門無住房的非廈門市戶籍全日制大專(含)以上畢業生(本地大學生集體戶視同非廈門市戶籍);以及來廈實習的非廈門市生源的全日制大專(含)以上在校大學生可申請享受此項政策。

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申請享受累計最長不超過12個月的免費住宿,按照每人“一張牀”的住宿標準保障,原則上2人一間。配住企業可根據房源情況調整,但每間最多不超過3人。住宿期間免交租金,但個人要自行承擔水電、物業等相關費用。

“住宿是剛畢業的求職者或進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生面臨的最爲迫切的一項生活需求,北京等地有關的政策舉措,深刻理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實際情況。”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對記者說,這項政策是解決求職者和新進入職場的大學生的階段性、過渡性居住需求的一項好政策。

蘇州提供交通補貼,珠海實行“租金優惠”政策

記者瞭解到,深圳市爲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的政策已實施12年。2013年12月,深圳共青團在全國率先推出“青年驛站”,爲來深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就業幫助及城市融入服務。

記者梳理全國各地爲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的有關政策,發現不少地方或延續實施有關政策,或新提出並擴大優惠政策,爲求職者解除後顧之憂。

除上述北京、深圳、廈門等地外,近日在浙江大學舉行的2025年“校園蘇州日”首場活動上,蘇州發佈青年人才“政策明白卡”,其中涉及住宿、交通補貼等方面的政策。

蘇州明確,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前一年到畢業後兩年內,非蘇州戶籍,在蘇州無購房記錄的大學生,來蘇州求職面試可入住“蘇青驛”青年人才驛站,享受單次3天2晚、累計最長14天免費住宿以及就業指導、政策宣講、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務。

國內“雙一流”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高校畢業生來蘇州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求職面試的,給予江浙滬皖地區高校500元/人,其他地區高校1000元/人的一次性面試交通補貼。

本月,珠海市出臺青年人才住房保障“一免兩減”政策。新政面向新到珠海創業就業的青年人才,提供第一年免費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五成的重大福利優惠。據統計測算,三年最高可省下12萬元的租金成本。

珠海市發佈消息稱,今年計劃推出7000套以上人才住房,未來三年內將儲備3.6萬套房源,進一步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匯聚,爲城市創新發展注入活力。

據悉,可以享受“一免兩減”的羣體爲2023年6月1日後首次來珠創業就業的青年人才。突出行行出狀元的理念,對於本科及以上的學歷人才、技師及以上國家職業資格的技能人才、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專業人才,均納入政策支持範圍。同時,考慮到珠海的地域特色和國際化城市定位,對港澳人才、外籍人才提供同等保障。

在保障標準上,政策充分考慮不同人才的實際需求,對於博士和高級職稱類人才一人一套房,碩士、中級職稱和高級技師類人才兩人一套房,本科和技師類人才一人一間房。同時支持已婚人才以家庭形式申請,住房保障面積最高能達到100平方米,充分體現政策的人性化。

北京、蘇州爲青年人才提供專項獎勵

此外,一些城市擴展人才政策,符合條件可直接獲得專項獎勵。

例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應屆大學生住宿保障實施細則(試行)》明確對優秀畢業生入區實施專項獎勵,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的全日制應屆畢業生,以及取得QS、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REF排名前30名的國(境)外院校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回國時間3年以內),進入經開區重點用人主體工作滿1年的,連續3年分別按照博士生每人每年5萬元、碩士生每人每年3萬元和本科生每人每年1萬元的標準給予各人入區專項獎勵。此項獎勵可與除亦城優秀人才專項獎勵外的其他人才專項獎勵同時享受。

蘇州提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分站)、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進站博士後,可享受5000元/月的生活補貼,2年內最高可給予12萬元/人;對出站留蘇州企業工作的博士後,再給予30萬元購房補貼,使用公積金住房貸款購買首套住房的,最高放寬至貸款限額的2倍、最高可達300萬元。

對全日制博士、重點高校全日制碩士及本科生分別給予購房補貼或租房補貼,使用公積金住房貸款購買首套住房的,最高放寬至貸款限額的1.5倍、最高可達250萬元,對其中在蘇州經認定的人工智能企業連續工作滿1年的應屆博士、碩士畢業生,分別再給予10萬元、3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

蘇州市人社局介紹,對於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取得碩士以上學位人員自主創業的,在蘇州市還可享受創業社會保險補貼、最高5000元/年的創業場地租金補貼,以及10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

新京報記者 吳爲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