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優生 苗栗農改場育成高產蜜耐病蜂種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15日上午在農業部舉行記者會,介紹蜂種改良新突破技術。苗栗農改場表示,成功培育出高耐病力且產蜜量高的蜂種,協助蜂農改善蜂種弱化及病蟲害致產量下降問題。中央社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協助蜂農改善蜂種弱化及病蟲害致產量下降問題,經過5年,培育出高耐病力與高產量的蜂種,將技術移轉給民間,促進養蜂產業永續發展。
苗栗農改場上午在農業部舉行記者會,介紹蜂種改良新突破技術。
苗栗農改場場長呂秀英說,國內蜂羣多仰賴蜂農自行繁殖自交留種,導致蜂種逐年弱化,加上氣候變遷下,病蟲害防治癒來愈困難,造成蜜蜂產蜜量下降,苗栗農改場以5年時間,經過5代雜交,成功育出高耐病且產蜜量高的蜂種,同時,開發「雜交性狀保留技術」,希協助養蜂產業改良蜂種,克服氣候變遷對蜜蜂生存帶來的衝擊。
苗栗農改場蠶蜂科長吳姿嫺介紹優良蜂種的育種過程,她說,以耐病、高產蜜量的蜂種爲育種目標,分別以清潔力強的蜂羣爲父本、採蜜力強的蜂羣爲母本,兩者雜交併經過5代的篩選,選育出同時具備耐病及高產蜜量的優選蜂種。
吳姿嫺說,清潔力指標是蜜蜂愛乾淨的能力,蜜蜂會定期清除巢內的垃圾或是死蜂,是蜂羣抵抗病害的重要行爲,而越愛乾淨的蜜蜂越不容易生病,苗栗農改場利用液態氮凍蛹法,24小時後,評估清潔比例;另外,事先標記蜂羣內固定數量的幼蟲,將會危害蜜蜂幼蟲或蛹的白堊病病原接種於蜂羣上,1周後觀察標記幼蟲存活率,評估蜂羣耐病能力。
吳姿嫺說,除了耐病力外,爲培育出產蜜量高的蜂種,在龍眼開花期時,將蜂羣移至龍眼樹附近,採蜜時將蜜片從蜂箱內取出,蜜片先秤重後再搖蜜,搖完蜜的空片再次秤重,前後相差重量即爲蜂羣採蜜量。
吳姿嫺說,經過5代雜交選育結果,培育出的優良蜂種清潔力70%提升至90%,蜂羣幼蟲存活率提高40%,採蜜力提升30%。
呂秀英說,目前這項技術已公告非專屬授權,可望強化蜂農自主育種能力,改善國內蜜蜂種原與穩定蜂產品生產。苗栗農改場期望透過這項技術,培育臺灣專業蜜蜂育王場,提供養蜂產業生產優質種原,協助蜂農面對氣候變遷及病蟲害挑戰,促進養蜂產業永續發展。
根據苗栗改良場的公告,這項「蜜蜂雜交性狀保留技術」技轉金新臺幣13萬元,授權對象爲一般國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授權內容包括:選育蜂王種原30只、選育雄蜂種原片6片及蜜蜂雜交性狀保留技術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