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業高飛上任交“負分答卷” 領近千萬元年薪業績降近百億元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杜鋒/作者 洪力 正則 修遠/風控
2025年4月28日,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乳業”)公佈2024年度報告,年度營收同比暴降近100億元,同比下滑10.09%。這也是蒙牛乳業三年內首次出現的營收負增長,甚至放眼盧敏放時代,自2016年至2023年,這也是甚爲罕見的。
作爲蒙牛乳業內部提拔上來的總裁,高飛上任後的首個報告期的成績顯得“黯然”。縱觀高飛上任後首個年度的公司治理,從人事調整到戰略調整,所祭出的大健康賽道和國際市場拓展,從財報業績看或並未見成效,而鉅額的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減值,直接拉低了當年度的淨利潤。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行業調整及政策規範影響,資本市場掀起“降薪潮”,而薪酬與業績掛鉤越緊密,體現“績效導向”的激勵邏輯。不過,蒙牛乳業高飛於2024年3月26日任總裁,年度累計任職時間爲9月又4個工作日,總薪酬高達996.3萬元。上任首個報告期,高飛卻上交了負增長的“負分答卷”,鉅額薪酬以及於2025年3月31日授予的股權激勵,令市場側目。
1.1 高飛上任蒙牛乳業總裁,人事調整並撤掉財務總監
2024年3月26日,盧敏放卸任蒙牛乳業總裁一職,意味着蒙牛乳業盧敏放時代畫上句號。雖然盧敏放獲委任爲蒙牛乳業的董事會副主席,繼續擔任蒙牛乳業的執行董事,但最終還是於2024年10月10日退出蒙牛乳業董事會,不再擔任執行董事。
根據2024年年報,蒙牛乳業現任董事會由2名執行董事、4名非執行董事、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其中,2名執行董事分別爲高飛和王燕,其中王燕從履歷背景看來自股東中糧集團;4名非執行董事分別爲慶立軍、孟凡傑、王希、Simon Dominic Stevens,慶立軍、王希現在於中糧集團任職,孟凡傑履歷背景也來自中糧集團。
從董事會變動情況來看,盧敏放和張平退出董事會,除了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和1名外籍非執行董事外,蒙牛乳業董事會基本由中糧集團控制,而高飛與盧敏放“空降”不同,系由內部提拔上來的。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比喻雖然不一定貼切,但權力變動通常伴隨着人事變動,在歷史上任何企業並不鮮見。
而蒙牛乳業亦是如此。
高飛上任後,對管理班子高管進行人事調整。首先由原執行董事張平,繼續擔任蒙牛乳業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根據蒙牛乳業2024年報,而張平雖有“快速消費品行業累積超過35年經驗,專責營運、財務及審計之管理以及風險監控”經驗,但他卻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管理工程學專業畢業。
而蒙牛乳業原財務總監郭偉昌不再擔任公司財務總監,現任職爲會計師及公司秘書。
與此同時,蒙牛乳業的原副總裁、奶源及牧業產業鏈負責人趙傑軍,不再是公司高管。現任蒙牛乳業副總裁羅彥,2024年報與2023年報相比,除了副總裁職務外,未披露現任具體負責業務。新增一名高管李琤潔,現任蒙牛乳業副總裁、首席數智官,全面負責蒙牛乳業數智化工作。
1.2 新舊“掌門”的戰略變化,高飛拋出大健康賽道和國際市場拓展
除了人事調整,新舊“掌門”的戰略變化,亦值得關注。
根據蒙牛乳業2023年年報,盧敏放表示,蒙牛乳業錨定“FIRST”目標,以消費者價值創造爲核心驅動,加快RTM渠道變革,進一步夯實業務基本盤的同時,在“營養”、“智慧”、“綠色”三大維度上深耕精做,紮實推進“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
到了2024年,高飛上任後,雖然在戰略上繼承了盧敏放的“FIRST”和“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但也出現一些新的戰略變化。
根據蒙牛乳業2024年年報,蒙牛乳業深度聚焦“再創一個新蒙牛”和“FIRST”成功畫像,以“一體兩翼”戰略爲核心取得紮實成效。蒙牛乳業以“一體”築基,常溫、低溫、冰品、鮮奶、奶粉、奶酪六大核心業務基本盤持續做優、做強,同時,藉助大健康賽道及國際市場拓展之“兩翼”,持續建立發展新動能,探索高質量增長新曲線。
高飛上任後的2024年,蒙牛乳業的戰略調整主要在“一體兩翼”,其中“一體”爲蒙牛乳業原有的業務線,主要變化在“兩翼”,即大健康賽道和國際市場拓展。
在大健康戰略落實方面,蒙牛乳業在2024年,蒙牛乳業自主研發的HMO獲得美國FDA審批、在全國近百座城市舉辦110場馬拉松比賽等;在國際市場方面,通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工廠佈局,拓展東南亞及更多國際市場。
也就是說,高飛上任後,繼承原有戰略的同時,圍繞六大業務線“強一體”,在大健康賽道和國際市場拓展的“兩翼”發力。
戰略變化實質上也是領導風格的轉換。這裡有個頗有意思的現象,在蒙牛乳業2023年和2024年的兩份年報中,兩位“掌門”所展現的風格也有所不同,是否意味着如市場所傳的“狼性擴張”向“戰略收縮”的轉變,而目標定得再好,市場關心的還是落地的效果,也就是拿業績來說話。
1.3 上任首個報告期成績“黯然”,營收暴降近100億元同比下降10.09%
根據蒙牛乳業2024年年報,2024年,蒙牛乳業實現營收886.75億元,較2023年的986.24億元的營收相比,營收暴降99.49億元,同比下滑了10.09%。
這也是蒙牛乳業三年內首次出現的營收負增長,甚至放眼盧敏放時代,自2016年至2023年,這是甚爲罕見的。哪怕在2020年,若剔除2019年處置和併購業務的影響,亦同比增長10.6%。
究其原因,蒙牛乳業將其歸結爲乳製品行業因原奶供給過剩及需求不及預期,供需矛盾凸顯。的確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多數乳業企業2024年的營收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但無法迴避的是,在100億元規模以上的上市乳企中,以伊利股份、光明乳業爲例,蒙牛乳業2024年營收下滑幅度居前。
從分部業務來看,蒙牛乳業2024年的液態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業務的收入分別爲730.66億元、51.75億元、43.2億元、33.2億元,分別佔總營收的比例爲82.4%、5.84%、4.87%、3.74%。2023年的液態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業務收入分別爲820.71億元、60.26億元、43.57億元、38.02億元,較2023年相比,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10.97%、-14.12%、-0.86%、-12.66%。
從分部數據來看,液態奶業務佔蒙牛乳業收入超過八成,重要性可見一斑。液態奶中主要一塊業務爲常溫業務,而高飛上任前又是常溫事業部負責人。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乳業2024年度的銷售及經銷費用高達230.93億元,雖然比起2023年251.92億元的銷售及經銷費用有所減少,但降本未必帶來增效,營收暴降的同時,淨利潤也備受影響。
2024年,蒙牛乳業的淨利潤爲1.05億元,較2023年錄得的48.09億元淨利潤相比,出現斷崖式下滑。從報表來看,若與上一年度相比,影響2024年度淨利潤最明顯的分別爲存貨跌價、商譽減值、其他無形資產減值。2024年,蒙牛乳業的存貨跌價、商譽減值、其他無形資產減值分別爲9.11億元、11.55億元、34.9億元,而其2023年分別爲3.24億元、0元、0元。
對於高飛而言,上任後首個報告期,可謂成績“黯然”。液態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各業務線,全線負增長,公司總營收甚至暴降近百億元,淨利潤亦出現斷崖式下滑。
1.4 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暴雷減值46億元,仍有165億元還在“路上”
對於累計46.45億元的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減值,均由貝拉米產生,商譽減值和其他無形資產減值分別爲11.55億元、34.9億元,其中其他無形資產減值均爲貝拉米的商標。
2024年末,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餘額分別爲76.78億元、88.29億元,累計165.07億元。其中,其他無形資產除了軟件、專利、渠道和客戶關係,絕大部分爲商標。
鉅額的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減值,主要系蒙牛乳業高飛帶領下的新一屆管理層,下調了貝拉米未來的盈利預測,並確認貝拉米現金產生單位組別商譽及無限使用年期商標減值。
其主要邏輯是,2024年生育率仍然保持在低位,嬰幼兒奶粉市場競爭激烈。競爭對手紛紛加大市場推廣力度,貝拉米麪臨來自國內外同行的激烈競爭,因而需要投入相當的營銷費用來提高品牌影響力,而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得投入產出比並不理想,導致2024年貝拉米實際收入及淨利潤大幅低於2023年年底預測的2024年收入和淨利潤金額,而且其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和盈利能力亦未能達到預期水平。
最直觀的反映是業績,2024年,蒙牛乳業附屬公司貝拉米錄得了虧損。
而與此相反,在2023年的盧敏放的“盧氏時代”,對貝拉米卻是如此表述:貝拉米重回增長軌道,重塑品牌定位。2024年,貝拉米強化品牌運營、價格管理、渠道執行和供應鏈運營效率,推動銷售實現強勁增長。貝拉米持續打造「澳洲有機嬰幼兒食品領導者」定位。在輔食領域,貝拉米不懈創新,推出有機核桃油、有機亞麻籽油及有機寶寶面系列產品,完善產品矩陣。銷售方面,貝拉米把握跨境渠道復甦機會,保持跨境電商有機奶粉第一品牌地位,同時分銷方面,拓展覆蓋愛嬰室、盒馬等新跨境業務合作渠道,並在大貿及積極開拓的東南亞市場均取得增長,助力銷售增長強勁。
有必要回顧一組數據。從盧敏放2016年“空降”蒙牛乳業,公司的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由45.28億元、20.86億元,飆升至2023年末的89.52億元、126.18億元。數據的背後,呈現蒙牛乳業“盧氏時代”的“狼性擴張”痕跡。
“盧氏時代”爲蒙牛乳業分別帶來了AICE、ANI、妙可藍多、貝拉米、雅士利等品牌,而其中AICE、ANI、妙可藍多等3個品牌均未發生商譽和商標減值情形,雅士利完成私有化,而貝拉米在2023年度“重回增長軌道,重塑品牌定位”。
這裡用業績數據來呈現“盧氏時代”的成績,從盧敏放2016年上任蒙牛乳業的前一年,也就是2015年,蒙牛乳業的營業收入爲490.27億元。到盧敏放離任前的2023年末,營業收入達986.24億元,增長超過一倍。營收規模的增長,淨利潤規模隨之水漲船高,相比之下亦增長超過一倍。
這是否也意味着,一個“狼性擴張”時代,轉向另外一個“戰略收縮”的時代。面對前任留下的“遺產”,考驗新任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1.5 高飛上任首個報告期,總薪酬996萬元
根據蒙牛乳業2024年報,高飛2024年度的總薪酬爲996.3萬元,其於2024年3月26日任職總裁,年度累計任職時間爲9月又4個工作日。若按照完整年度來估算,高飛該年度的薪酬約爲1,295.71萬元。
而盧敏放於2016年9月15日起,任蒙牛乳業總裁,當年總薪酬爲209.6萬元,年度累計在職時間爲3月又11個工作日。若按照完整年度來估算,盧敏放該年度的薪酬約爲740.98萬元。
從蒙牛乳業股權來看,當前中糧集團作爲第一大股東。截至2024年末,中糧集團佔蒙牛乳業已發行股本比例爲24.24%。蒙牛乳業董事會中,除了獨立非執行董事外,多數來自中糧集團。
雖然中糧集團的持股使蒙牛乳業帶有一定的“國有背景”,但長期以來,蒙牛乳業管理層保持高度自主性,中糧集團作爲戰略投資者不直接干預日常運營,蒙牛乳業屬於市場化運作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與傳統國資控股的乳業相比,有明顯不同,如光明乳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2024年的薪酬分別爲172.87萬元、163.97萬元。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行業調整及政策規範影響,資本市場掀起“降薪潮”。市場化越高的企業,總經理薪酬與業績掛鉤越緊密,且浮動薪酬佔比更高,體現“績效導向”的激勵邏輯。而高飛上任首個報告期,卻上交了負增長的“負分答卷”,鉅額薪酬令市場側目。
1.6 結語
近期,蒙牛乳業總裁高飛獲內部提拔上任後的首個報告期,即2024年年報披露,圍繞高飛上任後的人事調整,以及在戰略上繼承了盧敏放的“FIRST”和“再創一個新蒙牛”,但也出現一些新的戰略變化“一體兩翼”,其佈局大健康賽道和國際市場拓展。
而上任後首個報告期,高飛可謂成績“黯然”。液態奶、冰淇淋、奶酪、奶粉等各業務線,全線負增長,公司營收甚至暴降近100億元,同比下降10.09%,淨利潤亦出現斷崖式下滑。這與“盧氏時代”形成鮮明反差,對於蒙牛乳業而言,一個“狼性擴張”時代,是否轉向另外一個“戰略收縮”的時代,令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