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一社區主動解決“尋路難” 增設標牌解民憂!
隨着大峪街道增產路社區32號樓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圓滿結束,嶄新的樓體、平整的路面、優美的環境,爲居民們帶來了煥然一新的生活環境。然而,煥新後的家園也帶來了“幸福的煩惱”——原有的樓號、單元標識在改造中被覆蓋。社區敏銳感知到這一問題後,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積極推動解決新環境下的“尋路難”問題。
主動出擊,精準把脈新痛點。社區工作人員迅速行動,深入小區實地勘查,發現除部分樓棟和單元的號碼被遮擋外,還存在標識牌過高或位置隱蔽的問題。此外,有的數字號碼字體太小,遠距離觀察困難,夜晚或光線不佳時更難以辨認。在與外賣員、快遞員溝通時,工作人員還了解到,部分樓棟入口處缺少清晰、獨立的單元號指引牌,訪客需進入樓內才能辨別單元歸屬,加上每棟樓的標識風格一致,缺乏個性化元素和記憶點,爲來訪人員快速識別住址增加了難度。
創新設計,文化賦能新標識。針對實地調研中瞭解到的狀況,社區細緻梳理具體問題,建立工作臺賬,由黨委牽頭,立即協調原改造設計方、施工方及專業標識製作單位,共同研究解決方案。方案主要從兩方面進行整改,一方面是提升辨識度,堅持“清晰易辨、方便實用”原則,重新規劃標識點位,顯著增大樓號字體,細化門戶指引,增設獨立、醒目的單元號標識牌,讓每個單元都有清晰的“門面”;另一方面,突出樓院特色,立足社區文化,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深入挖掘重點服務羣體符號,例如製作服務“新就業羣體友好社區”的單元門牌標識。
成效顯現,未訴先辦暖人心。嶄新的標識系統一經安裝,效果立竿見影。曾經在樓院內兜圈子的外賣小哥小李欣慰地說:“以前送餐到這兒最頭疼,一模一樣的樓,轉半天。現在這新牌子又大又顯眼,老遠就認出來了,起碼省了十分鐘!”前來探親訪友的張阿姨也連連稱讚:“新牌子真漂亮,在路口一轉彎就能看見,找幾號樓幾單元一目瞭然,不用打電話反覆確認位置了。”
下一步,社區將持續深化主動治理與精細化治理,以百姓需求爲導向,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困,讓便民服務更具前瞻性與精準度。
■說明:本文由家住門頭溝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
■來源:門聲網事
■本號法律顧問:北京市恆略律師事務所,諮詢微信:jwbei2
關注家住門頭溝
看門頭溝大事小情,搜周邊吃喝玩樂!
=======門頭溝的鄰友圈!=======
商務微信:jiasupao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