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煥新 老超市圈粉年輕客
顧客在物美學清路店購物
近年來,超市行業持續創新變革,在“胖改”風潮下,傳統商超正經歷新一輪蛻變。在全國擁有超1800家門店的物美超市,積極向胖東來取經,通過優化商品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圍繞提升“消費者體驗+供應鏈優化”,探索讓更多年輕消費者重返線下超市的可能性。據物美披露的數據顯示,大興黃村店在今年6月20日恢復營業後,首月日均客流突破萬人,首月日均銷售額同比增長近20%。調改後,更豐富的熟食、烘焙和飲料產品受到年輕消費者的歡迎,學清路店、大興黃村店現制熟食的顧客滲透率均超60%。預計今年年底前將有25家到30家“胖改店”在各地亮相。
熱搜關鍵詞·“胖物美”開門迎客
物美“胖改”被外界視爲零售業“逆轉”的樣本,其創新的經營模式和貼近民生的服務,爲超市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有網友稱:“家附近的胖物美變化真大,面積大了,商品也更全了,還新增了休息區和便民服務點,現在買東西就像在逛一個小型生活廣場。”另一位網友在逛完學清路店後留言說:“物美胖改店真的很懂我們的需求,生鮮區更寬敞明亮了,而且經常有優惠活動,性價比超高,這裡將成爲我每週囤糧必去的地方。”
記者打卡
老店換新顏“胖物美”顯出年輕範兒
進入8月,物美學清路店“胖改”運營已滿4個月,賣場裡還是會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微調。比如入口處可以買到飲料、玉米、烤腸和關東煮,付款後就可以邊吃邊逛。店內率先映入眼簾的是潮玩盲盒區域,超市瞬間“減齡”顯出年輕範兒。
一位推着嬰兒車的市民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以前來這兒總怕撞到貨架,現在過道寬得能並排推兩輛推車,帶孩子逛着太舒服了。”
剛出爐的麪包散發着香味,現制烘焙區裡,核桃奶酪包、蒜香法棍、各式吐司、鹹板栗酥餅……各類麪包甜點價格適中。“剛出爐的蝴蝶酥還帶着熱乎氣,比麪包房賣的還香!”一位女士和同伴說。
熟食區域更是琳琅滿目。片好的烤鴨配上全套蔥薑餅,一套售價40元。網紅麻辣牛肉條、熱滷的豬蹄、豆乾,剛出鍋的各式炸貨都可以試吃。“現制現售的肉蛋堡是胖物美的招牌之一,只要開門就排隊,每天做幾千個都不夠賣。”店員一邊操作一邊介紹。
在果蔬區,正在挑選蔬菜的消費者王阿姨說:“我住在這附近好多年了,眼看着這家物美從原來的模樣變成現在的胖改店,變化真的太大了。以前買個菜還得擠來擠去,現在多寬敞啊,菜也新鮮,價格也實惠,不光老年人喜歡來這兒購物,孩子們來超市的頻率也高了不少。”超市裡還藏着超多“暖心彩蛋”:“一站式便民服務區”配備自助茶飲機、應急藥箱、共享雨傘等設施,休息區配備基礎健康檢測設備,同時保留多種結賬方式,提升購物流暢度。門店內特有的食品安全檢測室,每日蔬果農殘檢測結果現場公示,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物美超市門店負責人表示,爲了響應《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本次改造依託數字化技術在深化“AI+消費”場景應用方面,拓展了智能防損,應用了電子價籤、無人值守智慧門店、自助收銀機等技術。爲傳統零售轉型提供可複製的“門店調改樣本”。
發展計劃
客流成倍增長年內完成多家門店調改
成立於1994年的物美集團如今已過而立之年。從最初的傳統超市,到後來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再到如今的“胖改店”、折扣店模式,物美始終緊跟市場潮流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據介紹,“胖改”後門店基層員工薪資整體上調33%至50%,並引入門店利潤分紅機制。同時,新招應屆畢業生與老員工共同接受系統培訓,爲服務注入年輕活力。
“胖改過程中,服務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要堅持高端服務並做好食品安全管控。”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許麗娜說。“體驗驅動消費是核心邏輯。”她介紹,北京學清路店作爲物美全國首家調改樣板店,自3月恢復營業以來,客流和銷售額均成倍增長,平均銷售額穩定在調改前的3倍水平,單日最高客流突破2.3萬,顧客滿意度達95%以上,創歷史新高。“這一數據印證了‘胖改’模式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許麗娜表示,物美集團已在北京推出了四家“胖改店”且運營狀況良好,計劃在2025年完成全國25家到30家門店調改。“胖改店”的成功,不僅提升了門店的銷售額和客流量,也增強了消費者對物美的認可度和忠誠度。
政策支持
政府給予資金補貼助企業降低創新成本
物美“胖改”,爲周邊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的購物環境和豐富多樣的商品服務,讓更多消費者重返線下購物,爲超市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鑑,證明了傳統超市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轉型升級,煥發新的活力。
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物美胖改店的成功,是北京市推動商貿流通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北京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商貿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進行創新轉型。
在政策支持方面,北京市對積極開展業態創新、服務升級的企業給予了一定的資金補貼和政策傾斜,幫助企業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積極性。同時,政府還加強了對市場的監管和引導,規範市場秩序,爲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認爲,物美“胖改店”的實踐,體現了傳統零售企業在市場變化下的創新與調整。這種模式的出現,是在零售行業面臨轉型壓力,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增強的背景下進行的探索。其所展現的新經營理念、技術和模式,對於其他尋求創新發展的超市業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該模式在不同城市的推廣,表明了其在適應區域市場、提升民生服務方面的潛在應用性。這爲各地在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優化民生服務供給方面,提供了一個可供研究的案例。
文/本報記者李佳攝影/本報記者付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