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稀土封鎖戰「臺積電衰中箭」!擴廠延遲成本飆升
記者劉邠如/綜合報導
近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在地緣政治的角力下掀起層層漣漪。從美國發動關稅戰、祭出晶片禁令,到中國以稀土出口管制回擊,科技供應鏈的競爭版圖正重新洗牌。對此,《ETtoday》訪問到半導體領域專家、人稱「曲博」的曲建仲博士,他分析,在這場角力戰下,「沒有人是贏家!」
曲博指出,稀土元素雖然在半導體晶片本身的使用量不大,但在整個製程與設備鏈中卻扮演關鍵角色。「稀土元素主要是用在磁鐵,用量最大,」他解釋,磁鐵正是半導體設備中不可或缺的零組件,「所以整體而言,我覺得影響最多的應該還是半導體相關的設備,因爲設備裡面確實用到很多磁鐵。」
目前中國供應全球約九成稀土,雖然其蘊藏量僅約全球的一半,但由於開採成本低、價格具競爭力,長期壟斷市場。曲博指出,若中國進一步加強出口管制,短期內勢必造成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與交期延誤。特別是在AI晶片需求旺盛的此刻,臺積電與各國晶圓廠正加速擴產,「短期確實會因爲這樣造成相關的半導體設備交期延誤,這部分就會變成價格上漲,對客戶來說也會有壓力。」
他進一步說明,「短時間就是設備沒有辦法出貨,設備的交期就會延誤嘛,而且甚至價格可能會上漲。」至於額外成本該由誰承擔,曲博坦言:「我不確定當初這個臺積電跟供應商簽訂的合約怎麼去吸收這些成本,總之多出來的費用一定是要有人付啊,要不是設備廠付,要不然就是客戶要買單。」他總結表示,「對整個半導體市場確實會有影響,但畢竟它是設備裡面的零組件,所以主要影響還是在價格和交貨時間。」
至於對終端晶片的影響,他認爲相對較小。「現在臺積電在擴廠,因爲人工智慧晶片需求還是很大,這些擴廠完成之後,一定立刻會需要半導體的設備,那這些設備交期如果延誤的話,整個生產時程就可能會延後。」
當話題轉向美中貿易戰時,曲博語氣一轉,直言:「這個就是貿易戰嘛,其實貿易戰沒有贏家啦。」他舉例說,「美國限制半導體的設備賣進中國,結果中國就自己做自己的設備,所以也是造成他時程延誤;相反地,中國管制這些稀土出口,相同的也會造成美國的客戶延誤,但他們一定會想辦法去找替代原料。」曲博直言:「結局就是雙方都做事情會變得比較麻煩,不會有贏家啦。」
最後,曲博總結這場供應鏈風暴的影響,曲博認爲,短期內確實會造成相關半導體設備供應延誤、價格上漲與成本壓力,但時間拉長後,美國與其他國家應會找到替代來源,「長期來看,其實這個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