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北京不退讓、不缺談判籌碼

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戰愈演愈烈,雙方都未顯露要退讓的態度。美聯社

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戰愈演愈烈,雙方都未顯露要退讓的態度,中方認爲自己並非沒有談判籌碼,包括中國大陸貿易更具彈性、不用面對選民壓力,可反制的工具包括加碼刺激國內經濟、企業不會斷然擺脫中國大陸、對美國企業施壓、出口管制,以及手上持有大量美債等。

中國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已汲取教訓,降低對美元出口的依賴並且推動「去美元化」。彭博分析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後發現,在一些產業,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度甚至更高。美國超過90%的摺疊傘、保溫瓶、仿真花、LED燈和木質衣架從中國進口。

華爾街日報也報導,中國已開始與柬埔寨、寮國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接觸,試圖提振彼此貿易,並推動使用人民幣結算交易。

此外,相對於川普偏重以關稅爲貿易武器,中國的策略更多元,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對美國企業的吸引力,核心策略是透過施壓,讓依賴與中國合作的美國企業感受到艱難處境。最近調查顯示,許多跨國企業,從汽車製造商、製藥公司及半導體廠商,依然選擇繼續與中國保持業務往來。

北京當局最新的反制措施更着重於打壓從事高端技術的美國企業,並且還在準備其他方法,例如以市場準入爲籌碼,迫使美國企業交出智慧財產權。

相較於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無需面對選舉,只要他點頭,財政部便可迅速啓動財政刺激。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表示,北京目前必須把重點放在刺激消費上,出口在中國GDP的佔比已不足20%。

有些措施因爲代價過高,因此中方不太可能採用。其中包括大幅貶值人民幣或大規模拋售美國公債,可能會破壞中國的金融市場穩定,並影響其加強與其他國家貿易關係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