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持久戰 脫中入北風險高

(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對所有國家課徵稅率不等的關稅,掀起「美國是否還能是信賴夥伴」的疑慮。隨著白宮再度提高中國商品關稅到245%,以迴應陸方的報復性措施,兩大經濟體未來將如何管控雙邊關係,印太地緣政治版圖又如何變化,世人無不密切關注這場「膽小鬼賽局」的結果。

川普的「讓美國再度偉大」路線欲極大化美國利益,不讓其他國家再有搭便車的僥倖心態。這種想法可以理解,畢竟美國在二戰後所打造的國際秩序,一直都以「美國付出、各國得利」的方式推展自由民主的普世理念,最後得以瓦解蘇聯共產體制。

隨着日益龐大的軍費支出與國債,傾向重商主義、價值中立與外交孤立的傑克遜主義悄悄迴歸。只不過,川普粗暴手段不僅激起傳統夥伴怒火,更顛覆以美國領導爲中心的現行國際秩序,等於給予習近平擴大中國大陸影響力的良機。

不可否認,美國是中國大陸最大貿易伙伴,高關稅等同傷人傷己的七傷拳,雙方內部承受力就決定了各自應變能力與策略。川普已挑明,關稅戰就是針對中國大陸,不過經貿在美中關係佔比不高,贏得在印太地緣政治競爭纔是美國的最終目標。

面對咄咄逼人的川普,習近平雖然憂心高關稅對大陸整體出口的衝擊,特別是美國對高科技產業的封鎖多少會影響中國大陸的競爭力,卻也不急着進行雙邊元首通話,甚至還對川普不分敵我的作法暗自竊喜,因爲此時正是他能離間美國傳統盟邦的最佳時機。

反之,中共從不接受以美國爲首的單極世界觀,反覆強調所謂的強權政治是舊冷戰時期的產物。習近平試圖抓住川普消極經營外交關係的空檔,積極出訪鄰國以拓展北京的勢力範圍,並藉着籠絡美國傳統盟邦以反制其圍堵策略。

但美中脫鉤既無可能、也不切實際,更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難以想像的衝擊,唯兩強競爭已成既定事實,各國能做的只有避險。當美國的領導地位出現真空,就成了中國大陸的機遇,這也是習近平爲何有恃無恐的重要關鍵。

賴清德政府延續「抗中保臺」路線,一面倒向美國,卻無法保護我國的關鍵產業不外移,而且一味地炒作仇中激情也導致兩岸關係難有轉圜空間。近期多家外媒都提到,美中貿易戰的結果,很可能會導致臺灣被犧牲,這是我們不能輕忽的風險。

美中競爭已進入持久戰,臺灣固然需要美國的支持,但不能忽略改善兩岸關係、降低臺海衝突的必要性。賴清德的「脫中入北」只是欺矇國人的政治口號,雖能滿足綠營虛幻的臺獨夢,仍終究無法讓臺灣擺脫夾在兩強競爭之間的夢魘。(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