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關稅降至20% 資誠曝臺商供應鏈新戰略

重塑越南供應鏈研討會合照。業者提供

美中貿易緊張再起,川普「2.0版」關稅政策爲全球供應鏈投下震撼彈,也促使越南政府積極與美國展開談判,近期美越對等關稅自46%大幅降至20%,成爲臺商供應鏈佈局與生產轉移的關鍵考量。

駐臺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越南外國投資局日前舉辦「重塑全球供應鏈:越南投資佈局策略與挑戰」研討會,邀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多家企業交流實務經驗,探討如何掌握越南政策彈性與關稅談判成果,提升商務談判力與供應鏈韌性。

資誠副所長吳偉臺表示,今年是資誠第七度受邀參與越南來臺招商活動,觀察到臺商仍高度關注越南的政策走向與投資環境,尤其在美中緊張升溫下,越南成爲第一個與美國達成新關稅協議的東南亞國家,顯示越南政府吸引外資的決心,也進一步強化其在臺商「南向佈局」中的戰略地位。

吳偉臺指出,產品原產地證明的合規性將是影響關稅與供應鏈轉移效益的關鍵,臺商應密切關注政策變化,維持營運彈性,主動調整策略,才能在動盪局勢中找到新機會。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律師李益甄也提醒,儘管美越對等關稅降爲20%,但針對經由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仍課徵40%高關稅,製造商需特別留意原產地認定規則,切勿憑主觀判斷,建議企業應在決策前諮詢專業意見,確保產地轉化與報關資料正確無虞,以避免未來遭美方海關稽查或處罰。

此外,資誠協理廖御喆指出,越南工貿部5月公佈原產地證明草案第二版,將擴大核發機關的權責,並要求與財政部共享電子海關資料,未來臺商申請原產地證明須更嚴謹,避免因誤報導致無法享受關稅優惠甚至面臨罰則。

資誠駐越南會計師陳以謙則表示,越南吸引不只是大型企業,許多臺灣中小企業也積極參與供應鏈重整,惟在落地投資時須留意行政改革、法律制度與地方實務風險,才能確保營運穩健、佈局成功。

駐臺代表潘喬鍾亦在會中指出,越南近年進行大規模省級行政區劃改革,致力於優化行政效率與招商環境,GDP成長動能穩健,今年上半年成長達7.8%,力拚全年8%,越南持續朝向吸引國際資金與企業投資的目標邁進,是值得臺商深耕的投資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