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東南亞談判 聚焦半導體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圖/美聯社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24日指出,美國將在未來幾個月與更多東南亞國家達成貿易協議。鑑於半導體攸關東南亞多國的經濟成長,半導體關稅預料是談判重點之一。
另一方面,東協希望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國合作,試圖提升韌性來因應美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東協預計11月20日與CPTPP成員國展開正式對話,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葛里爾在吉隆坡與東協經濟部長開會時指出,美國與東南亞各別國家的關稅談判進展順利,美國可望在未來幾個月或甚至是幾周,與部分國家敲定協議。「我們在許多領域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們可一起實現爲全球貿易系統帶來互惠與平衡的共同目標。」
東南亞國家倚重出口,美國關稅對東南亞經濟的影響引發憂慮。美國對多數東南亞國家課徵的關稅爲19%或是20%,但寮國和緬甸的稅率高達40%,而新加坡爲10%。印尼和越南已經和美國達成協議,稅率分別爲19%和20%。
東協會員國大多各自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不過面對稅率可能更高的產業關稅時,例如半導體,東南亞國家可能採取更團結的立場。半導體對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的經濟貢獻頗大,川普曾在8月揚言將對進口半導體課徵高達100%關稅,但在美國投資或承諾在美國設廠的企業,可以取得豁免。
越南是全球第六大對美出口國,20%的關稅仍可能對越南造成嚴重衝擊。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估計,美國關稅恐讓越南每年蒙受250億美元損失,越南對美國出口最高可能減少20%,恐成爲東南亞受創最重的經濟體。
越南總理範明正24日指出,越南今年將持續與美國談判,尋求新的貿易協議。在此同時,越南計劃在今年底前與拉美國家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以及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減輕美國關稅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