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站臺卻有港灣!長白山下慢火車藏着最動人的鄉村振興故事
中國網2月28訊(記者唐佳蕾通訊員李季春王志剛張曉利)當高鐵以時速350公里飛馳而過,一列綠皮火車卻在林海雪原中爲一位揹着孫子的老奶奶靜靜停留。這趟“快時代”裡的“慢火車”,用50年的堅守詮釋了另一種中國速度——不是風馳電掣的追趕,而是溫暖人心的等待。
2月22日,吉林省白山市青溝子乘降所,通化至長白山的4245次綠皮火車即將發車時,乘務員發現一位老奶奶正揹着孫子蹣跚趕來。列車長立刻示意司機暫緩發車,下車攙扶祖孫倆登上列車。這一幕在網上發佈後,視頻單日播放量破千萬,央媒紛紛轉發,網友留言稱:“快是中國速度,慢是中國溫度。”
記者瞭解到,這趟綠皮火車自1975年開通以來,每日往返於通化與長白山之間,365天無休。它途經13個站點,其中8個是無人值守的乘降所——沒有站臺、僅停靠1分鐘,卻是沿線村民的“生命線”。而乘坐這趟車的旅客多是山區老人和進城售賣山貨的村民,車廂裡常堆滿蘑菇、野菜和家禽,宛如“流動的鄉村集市”。列車長經常會攙扶這些乘客登車,幫忙買票、安檢、找座位、拿行李“一條龍”,尤其是在乘降所,而這次“暖”到網友們的“耐心”舉動,也只是他們工作中每天都會重複的“小事兒”。
有乘客感慨:“這趟車裝着我們的生計,也裝着人情味。”據統計,這趟列車年均運送農特產品超20萬斤,許多村民靠它把山貨賣進縣城,供孩子讀書、蓋新房。穿行於長白山脈的隧道橋樑之間的慢火車,將偏遠山村與城市相連。車廂裡,村民用智能手機直播賣貨;車窗外,昔日的泥坯房變成青瓦小樓。
“高鐵疾馳向未來,慢火車託舉起煙火人間。”一個個流動的鄉村集市、一座座穿山越嶺的橋樑隧道、一處處紮根大山深處的乘降所,一列列奔馳在東北大地上慢火車……當綠皮火車載着祖孫倆駛向遠方,林海雪原上回蕩的汽笛聲,彷彿在訴說一個國家的溫度——這裡既有追趕時代的雄心,也有爲每一份平凡需求駐足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