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長期價值由用途來決定
市場上一直就存在各種偏見甚至是指鹿爲馬的一些洗腦話術,以煤炭板塊爲例,就有所謂的頭部企業,一體化概念等等,有些人也就只會在那不動腦子地人云亦云。。。
煤炭的價值其實是高度是依賴於其用途的,當作爲動力煤用時,其價值就受制於電價和發電機組的效率;作爲化工原料時,就受制於化工品價格和煤化工的轉換效率。
煤電面臨着新能源、核電、水電等電源的激烈競爭,電價上漲空間和速度均是受限的。動力煤不僅屬於大路貨,它在一定時期內雖然還存在區域性、階段性波動,但長期來看其市場就是一個縮量的市場,萎縮已經是不可逆的了,未來動力煤的出路在於轉向化工煤領域。
而當前煤化工技術仍在持續突破中,新型煤化工相較於早期項目及石油天然氣化工,仍有顯著的提升空間,所以現在完全可以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形容大部分目前已建成的煤化工項目,其現狀就比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當前項目多數會面臨着經濟性挑戰,油價下跌和技術迭代風險是需要警惕的。。。
當然,這也是爲了將來能發展出新型高效煤化工而不得不付出的“成長的代價”,問題是你願不願意現在去成爲那個代價。。。
煤礦的價值,是不能簡單用它的儲量大小來進行評估的,不同煤種、不同產地,價值差異巨大。這就像一線城市核心商住地塊與偏遠縣城工業用地的價值,不能看誰的面積更大那樣。。。
在煤電一體化的模式下,煤礦價值一方面取決於其開採成本,但更重要的就是取決於其所發電力的價值,受制於其當地的上網電價;
同樣,用途鎖定於煤化工的煤礦,除了開採成本,其價值則基本就綁定於轉化出的化工產品在當地的市場價值,這就已經和“秦皇島港動力煤市場價”脫鉤了,論壇上還有些人在那按計算器,在那算中國神華這次資產注入的煤礦有多少億噸,然後按現在市場煤的價值去算有多少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