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能源韌性論壇 聚焦生質酒精
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攜手美國谷物暨生質產品協會主辦「邁向臺灣能源韌性-生質酒精新契機」論壇,邀請臺美專家共同研討生質酒精作爲臺灣燃料韌性新契機。圖/美國谷物暨生質產品協會提供
由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攜手美國谷物暨生質產品協會(USGBC)主辦「邁向臺灣能源韌性-生質酒精新契機」論壇已落幕。聚焦生質酒精在能源轉型與減碳中應用,透過專題演講與圓桌討論,邀請臺美政府、產業及學界專家共同探索能源韌性與淨零策略。
美國農業部貿易與對外農業事務次長Luke Lindberg、AIT代理處長樑凱雯、經濟部主秘莊銘池、農業部副司長黃新達,以及USGBC總裁暨執行長Ryan LeGrand與駐臺代表盧智卿皆出席。Lindberg表示,若臺灣採用E10,民衆每年加油支出可望減少約100億元,且乙醇可直接減碳並促進臺美農業貿易合作。
樑凱雯指出,97%燃料依賴進口,E10政策貼近國際標準,酒精轉噴射燃料技術能以美國乙醇作爲原料,成爲永續航空燃料來源,美國願與臺灣走向商業化。莊銘池提及,政府已推動E3試辦,並規劃擴大供應、修訂標準,以符合運輸減碳需求;生質酒精可轉化爲SAF,協助航空業達成國際減碳目標。黃新達補充,採購美國農產品有助糧食安全,並透過研究證實乙醇在減排上效益。
LeGrand在專題演講中分析全球乙醇政策與2030年需求,指出亞洲市場將成爲重心,國際氣候智庫趙恭嶽建議臺灣提升乙醇摻配比例。中油王逸萍強調,中油將逐步導入E10、E20,並開發海運與空運生質燃料。現場展示生質燃料機車,數據顯示E100減碳可達58%至71%,E10也可降低7.3%。
臺經院所長陳彥豪主持論壇,與美國乙醇貿易協會、工研院及中經院專家討論乙醇在道路與航空減碳可行性。
USGBC駐臺代表盧智卿呼籲,若政府加速修訂燃料標準、制定SAF目標並調整關稅,將能在能源轉型中掌握先機,邁向淨零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