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綠能論壇 聚焦地熱、微電網
臺東縣政府舉辦爲期2天的「2025臺東綠能論壇」,聚焦於深層地熱、智慧微電網、地方參與及公民電廠等4大主題,臺東縣長饒慶鈴(臺上持麥克風者)27日主持閉幕式。(臺東縣政府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爲響應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臺東縣政府26、27日舉辦「2025臺東綠能論壇」,邀集產官學研專家齊聚,針對深層地熱、智慧微電網、地方參與及公民電廠等4大主題交流。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府致力發展不破壞環境的再生能源,期待與部落、社區合作,持續推動地熱、小水力及生質能發電。
臺東縣擁有豐沛地熱與高山水資源,目前金侖與知本爲主要地熱發展區;小水力方面,則有卑南上圳及利嘉淨水場小水力發電廠,並持續評估其他高山水源與淨水場。饒慶鈴強調,縣府推動再生能源秉持「利用既有天然資源、不破壞環境」原則,並曾率團觀摩探訪各國經驗,期望打造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能源模式。
論壇首場專題「直擊地心能源,深層地熱的優勢與挑戰」,由成功大學教授謝秉志主講。他指出,深層地熱相較淺層地熱供應更穩定,能提升能源自主性,但須面對鑽探成本高與技術門檻等挑戰。
第二場「智慧微電網:強化城市韌性的關鍵解方」則由臺電配電處綠能組長李信璋說明,強調在分散式能源趨勢下,智慧微電網能提升偏鄉、離島與社區的自主供電能力,並在災害發生時發揮獨立運作,成爲能源轉型的重要基礎建設。
工研院研究員黃至弘以「地熱發展與地方參與」爲題,提醒地熱開發不能僅侷限於能源層面,更需納入社會共識,兼顧產業發展、觀光價值與文化尊重,建立地方信任。臺北大學助理教授林木興則在「公民電廠與地方共享的可能性」演講中指出,公民電廠透過居民共同投資與管理,不僅能提升能源自主,更能促進地方經濟與社會永續,讓能源真正成爲公共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