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長認了 逼臺積加碼投資

盧特尼克表示,必須施壓企業,不能白白送錢。圖/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6日受訪時表示,川普政府透過強硬談判的方式,施壓企業必須擴大在美投資才能獲得補助。盧特尼克透露,他一上任就致電臺積電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揚言撤銷晶片法案覈准的65億美元補助,逼迫臺積電加碼在美投資。

盧特尼克26日接受CNBC節目《Squawk Box》訪問時表示,臺積電市值近1兆美元、幾乎壟斷晶圓生產,拜登政府卻提供65億美元補助,協助其在美國建設650億美元晶圓廠,相當於美國承擔10%成本。

他表示:「我一上任就打電話給魏哲家。我們坐下來談判。我說,我要收回65億美元,這根本是讓企業白拿好處。你得爲我們提出更好方案。」

盧特尼克指出,在他施壓下,臺積電後來纔在白宮宣佈1,650億美元投資案,「我們要確保美國人有拿到交易的好處」。

他表示,除了臺積電外,其他企業也承諾加大在美投資。包括獲得25億美元補助的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將投資金額從250億美元提高到2,000億美元,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也將投資金額從230億美元提升至600億美元。

盧特尼克受訪時不斷批評拜登政府過於軟弱,與川普政府強硬作風截然不同。他表示,現在由「真正的商人擔任美國總統與商務部長」,絕對能爲美國爭取到最大利益。

他表示:「你必須施壓企業,不能任人欺負。拜登政府就太軟弱了,等於白白送錢給企業。川普政府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針對川普政府以晶片補助換英特爾10%股權作法引發爭議,盧特尼克迴應「美國不能無償給予補助」。他表示:「拜登政府給了英特爾110億美元補助卻沒換到任何東西。川普、我與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坐下來談。川普說,我們得讓這筆交易對美國公平一點。然後我們達成協議,取得英特爾10%股份,這些股份價值相當於110億美元。」

此外針對外界關注的「政府變股東」政策是否等同成立美國的主權財富基金,盧特尼克也澄清解釋,川普政府沒有計劃設立主權基金,而是透過日韓等盟國投資,建立「國家與經濟安全基金」(Nation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Fund),用於支持美國基礎建設。他強調,這些資金來源不是關稅收入,而是川普透過談判換取的資金承諾,顯現了川普「以談判換資源」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