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用能源作爲談判策略 日媒:陸也學會了
美國善用能源作爲談判策略,日媒發現:中國也學會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通過中俄能源協議挑戰美國的能源主導地位」,9月5日,日媒《日經亞洲》以此爲題刊文,談及中俄蒙有關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協議。文章援引分析稱,中國正脫離美國能源供應,或重塑全球能源流動,威脅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
「全球最大能源買家——中國正調整能源戰略,將危及美國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建設,」荷蘭合作銀行能源戰略家弗洛倫斯·施密特稱,「美國一直利用能源能力作爲談判策略,如今中國學會了這招兒。」
中國和美國分別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買家和賣家。數據顯示,美國2024年LNG出口量達到8690萬噸,較2023年增長2.8%。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LNG進口量達7132萬噸。
近年來,地緣政治衝突令雙方開始在液化天然氣領域「脫鉤」。報導提及,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份額相對較低。去年,中國僅有6%的液化天然氣來自美國,低於2021年11%的峰值。中國買家已超過六個月未進口美國LNG,不斷刷新五年以來的間隔紀錄。
與此同時,中國正推動能源貿易多元化,與俄羅斯達成一系列能源協議。
9月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宣佈,中俄蒙已簽署關於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備忘錄。他表示,管道建成後,俄羅斯將每年經蒙古國向中國運輸多達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他還稱,天然氣價格將低於俄氣目前向歐洲客戶收取的費用。
米勒還提及,在俄總統普丁此次訪華框架內,俄氣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商業協議,雙方同意將「西伯利亞力量」輸氣管道的年輸送量從380億立方米增至440億立方米,並將「遠東」管道的年輸送量從100億立方米增至120億立方米。
3日晚,俄羅斯總統普丁證實此事,稱「這是一份互惠互利的協議,大家都對此很滿意」。他說,該項目將爲中方「創造競爭優勢」。
彭博社日前援引消息稱,本週早些時候,一艘來自受美國製裁的北極LNG 2出口項目的首航貨船停靠中國。2023年底,俄羅斯諾瓦泰克股份公司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此後一直難以找到買家。
《日經亞洲》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這些交易表明「兩國正在挑戰美國LNG的主導地位」,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流動並威脅美國項目。
文章稱,如果所有協議生效,俄羅斯對中國的管道天然氣供應量將翻倍。分析人士認爲,這無疑將擠壓並取代美國的對華LNG供應量,削弱美國未來的LNG項目。
施密特向《日經亞洲》表示,中俄達成的管道天然氣交易,「將對全球LNG行業和全球最大LNG供應商——美國造成重大打擊。」
彭博社同樣刊文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第一天就承諾將建立美國在全球的能源主導地位,「但僅僅七個月之後,這一目標就面臨威脅」。
報導援引專家分析稱,中國是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正在展示其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力,「而這將徹底顛覆全球市場」。有專家指出,美國LNG行業及其金融交易架構預計將受到衝擊,因爲中方正傳達出一個信號,即中方不再需要美國L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