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中美高層碰頭 接觸非談判
中美高官10日瑞士談判前夕,中國大陸學者強調,是接觸非談判。示意圖。(路透)
中美高官10日瑞士談判前夕,中國大陸學者強調,是接觸非談判,不寄望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強調中方始終認爲,對話比對抗好,但談判絕非單方面妥協。大陸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潭天」9日解讀,中方同意接觸美方的3個考慮是全球期待、中方利益與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
大陸央媒《中國經濟週刊》在最近一期報導,中方將這次會談定性爲「接觸」,而非正式談判。中方認爲經貿談判將是持久戰,一次會談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中方審慎使用「接觸」一詞很恰當。
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10日指出,中美高層是協商性質的碰頭會,不會一次到位有具體結果,雙方只是「接觸」一下。雖不是正式關稅談判,但起碼雙方願意坐下來交流看法、擺明立場,就是好的開始。
《人民日報》在「鐘聲」評論欄目發表題爲〈平等對話是解決大國間問題的正確之道〉文章表示,中方始終認爲對話比對抗好,但談判絕非單方面妥協。平等對話是解決大國間問題的正確之道,中方始終持開放態度,但也重申有足夠耐心和定力,以及奉陪到底的底氣。
玉淵潭天稱,在「全球期待」上,美國政府關稅大棒揮向全球,不僅擾亂市場正常運作,也加劇全球供應鏈不穩定,當有人破壞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就必須有人共同站出來捍衛全球多邊貿易體制。
文章指,在第2個考慮「中方利益」上,中方始終希望能夠透過平等對話方式解決爭端,反制措施不過是美國極限施壓下維護自身利益合理合法舉措。中國利益不容侵犯,是中方同意談的基礎,談和打的主動權,仍在中方手中。
至於第3個考慮,文章引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稱,美國業界和消費者的聲音纔是最真實的聲音,自中美關稅對峙以來,美國業界和消費者都受到極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