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海軍情報官籲臺至少有一座核電廠 學者:非常務實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臺灣現在把幾乎所有的備援電力壓在天然氣上,其實風險極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海軍情報局(ONI)前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在一場聽證會中建議臺灣至少擁有一座核電廠,以期在衝擊中存活下去,阻止共軍切斷臺灣能源供應的可能。清華大學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此建議不僅務實,也非常瞭解臺灣現況,若要等到美軍來支援,能源供應不中斷是臺灣能否支撐下去的重要關鍵之一。

葉宗洸表示,史都德曼的說法「非常務實」,因爲「臺灣現在把幾乎所有的備援電力壓在天然氣上,這其實風險極高」。他強調,過去外界已多次示警,若臺灣遭到海上圍堵,天然氣儲存天數的限制將迅速成爲致命弱點。

目前臺灣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僅約7到11天,不足以應付長期危機,葉宗洸表示,反觀核能發電的燃料安全存量可達18到36個月,即使在海上封鎖或交通中斷情境下,仍能穩定供電,「核燃料的長期儲存能力,正是它在緊急狀態下的最大優勢。」

史都德曼建議至少保有一座核電廠,並非要求以核能爲主,而是呼籲保留基本的戰略韌性,葉宗洸說,政府應該認真考慮此建議,「因爲我們現在幾乎沒有能夠在緊急時期撐得住的能源備援,你不能寄望天然氣在斷供後還能維持多久,尤其在兩岸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

葉宗洸指出,俄烏戰爭是值得參考的案例,俄軍攻擊烏克蘭境內所有的火力發電機組,唯獨不敢攻擊核電機組,烏克蘭後來就靠核電維持最基本的供電。

燃氣機組與燃煤機主都是可能遭受攻擊的目標,從俄烏戰爭經驗來看,只有核電機組不會變成敵軍攻擊的目標,葉宗洸認爲,美國這項至少維持一座核電廠的建議,非常務實,臺灣若遭解放軍圍困、發生戰事衝突,屆時即使有再多的煤炭存量或天然氣存量也無濟於事。

封鎖臺灣能源的戲碼,解放軍也盤算過,今年4月中共解放軍在一場軍演中,模擬通報轟掉位於高雄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對臺灣施以能源鎖喉,學者早已示警,中共軍演目標凸顯我國能源安全的脆弱,政府應趁此機會檢討因應緊急情況的能源方案,現在美國軍方前將領也建議政府應重視能源韌性,不過,行政院還是決在覈三重啓公投辯論中,站在反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