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轉移產線成本過高!網曝「中國製造多個優勢」:美國贏不了
美國總統川普。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發起貿易戰,對中國祭出超高關稅,試圖脫離對中國的依賴,兩大經濟體形同脫鉤,然而美國知名科技媒體《WIRED》的調查顯示,多數美國中小企業深度依賴中國製造,難以轉移生產線。PTT鄉民熱議,中國內卷,加上人工成本相對美國更低,又是共產國家,政府爲了扶植產業經常祭出補助政策,產業根本沒辦法說轉移就轉移。
根據《WIRED》採訪內容指出,許多美國企業老闆均認爲中國是全球製造業標竿,無論關稅多高,產業都難以隨意轉移生產線,中國製造業競爭力日益升高,不只是人力成本相對較低,其技術能力也是美國難以企及的程度,在高關稅的政策之下,美國企業只能選擇承受高成本後果。
一名網友在PTT轉貼新聞並表示,「川普的經濟幕僚真的很像從臺灣大罷免青鳥堆裡找來的?」他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關稅大戰中,中國祭出稀土限令,掐住美國軍工業痛點,美歐貿易談
判陷入僵局,歐盟代表坦言無法理解美國到底想要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發文痛批:「中國知道自己要什麼,美國卻連自己在幹嘛都不知道。川普政府對貿易一無所知,錯把出口當成目標,卻忽略真正的利益來自進口。」
克魯曼(Paul Krugman)在自己的專欄指出,中國能輕鬆轉向巴西購買農產品,反關美國卻難以替代來自中國的關鍵工業品與零件。這將重創供應鏈,再度引爆如疫情期間的缺貨
與通膨,尤其中傷川普聲稱要「復興」的製造業。
克魯曼形容,美中貿易對決更像是中國「帶槍來打仗」,美國卻「只帶了一把刀」。中國即便失去出口,也能透過補貼、內需刺激穩定經濟,反觀美國若失去對中進口,替代來源難尋,衝擊更大。
其他網友則留言「對岸一直補助,你要打當然也只能QE下去補助,真的」、「川:成本多大都沒有關係,他們會吞」、「光薪資差距就很難彌補了,轉移生產線也不是打電動點幾下就能搞好,川普太沖了」、「 能教訓美國的只有中國了,美國想跟吃草能活的種族拼」、「中國產品強調CP值,不是便宜,川普觀念還停留在20年」、「有些低利產業人力成本佔很高,你美國人去做?怎麼可能」。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