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貿易協定框架多處表述“暗指中國”?港媒:或給歐中關係帶來“新裂痕”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丁雅梔】當地時間21日,美國與歐盟發表聯合聲明,宣佈雙方就一項貿易協定框架達成一致。香港《南華早報》稱,協定細節顯示,歐盟在技術、安全和商業領域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可能給歐中關係帶來“新的裂痕”。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在協定達成前,歐盟曾面臨高達30%的美方關稅威脅。根據最新協定,美國作爲歐盟主要貿易伙伴之一,將對歐盟產品徵收不超過15%的關稅,範圍涵蓋汽車、藥品、半導體芯片和木材。歐盟則對美取消大量關稅,並承諾歐洲企業將採購規模達數千億美元的美國產品。

白宮公佈的協定框架涵蓋19項內容,涉及農產品、汽車、飛機、半導體、能源、環保法規、網絡安全及數字貿易壁壘等多個領域。歐盟將爲美農產品提供優惠市場準入,並取消對美國所有工業品的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歐聯合聲明未直接提及中國,但多處表述被認爲“指向明顯”。聲明稱,歐盟計劃採購至少400億美元的美國人工智能芯片,並與美方在技術安全標準上保持一致,共同防止技術流向“相關目的地”。《南華早報》認爲,這一表述主要針對中國。

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的委員謝夫喬維奇表示,歐方希望確保這些芯片“留在歐洲,爲歐洲經濟服務,不會被轉運到其他地方”。他強調,這符合敏感技術管控的“標準流程”,並稱歐盟願與美國合作,確保敏感技術“不落入錯誤之手”。

報道還稱,聲明顯示美歐正重啓此前中止的經濟安全合作,包括雙向投資審查與出口管制,意在限制中國獲取尖端技術。除此之外,歐盟還承諾大規模採購美方能源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石油與核能,預計到2028年承購額將達7500億美元。同期,歐洲企業將在美戰略性領域追加6000億美元投資,並計劃增加軍事與國防裝備採購。

《南華早報》認爲,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後,跨大西洋關係一度緊張,歐洲內部曾反思是否要與美國“去風險”。但如今的協議顯示,歐盟最終選擇深化與美合作。報道分析稱,若協定落實,可能會使歐洲在未來多年內受制於對美技術與軍事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