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對付無人機沒有靈丹妙藥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道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8月20日刊發題爲《對付無人機沒有靈丹妙藥》的文章,作者是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烏爾麗克·弗蘭克。全文摘編如下:
在烏克蘭戰爭中,無人機逐漸成爲戰爭的一個突出特徵,如今它們在戰場上無處不在。俄烏雙方現在每年生產數百萬架無人機。據估計,目前70%的傷亡是由無人機造成的。創新應用也使無人機成爲進攻和防禦戰術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找到對抗無人系統的方法是拯救生命和取得戰場勝利的最佳途徑。然而,儘管反無人機技術和系統不斷創新,無人機仍在大量飛行。烏克蘭戰爭表明,應對無人機帶來的挑戰非常困難。
每當一個新的反無人機解決方案投入使用,人們都寄予厚望,希望新系統最終能解決問題。然而,它總是未能達到人們的期望。這通常並非因爲某個反無人機技術本身存在缺陷,而是因爲這些系統的性能期望值與實際能力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
爲了理解這一挑戰,需要記住的是,“無人機”一詞如今涵蓋各種設備,從市場上銷售的四軸飛行器,到翼展超過波音737的軍用偵察機,不一而足。據報道,烏克蘭武裝部隊正在使用近100種不同的無人機系統。可以說,任何反無人機系統無論多麼先進,都無法對抗種類如此繁多的無人機。
除了無人機系統的種類多以外,實際部署的無人機數量之龐大也構成挑戰。對抗無人機的方法不少,包括電子對抗和動能對抗,例如微波、激光和網絡,但其中許多方法都是針對某一架無人機進行的單獨對抗。在一個數以萬計的無人機飛行在整個戰場上空的情境中,這樣的系統會不堪重負。
最後,無人機的創新週期非常快。因此,一種反無人機系統通常只能提供暫時的優勢,之後無人機創新的又一次飛躍迫使其做出調整。這一點與戰場上所有的技術進步類似。
由於這些挑戰,沒有任何單一系統能夠對抗所有的無人機。相反,結合多種反無人機技術的分層防禦系統最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對抗系統可以干擾或欺騙無線電頻率,而動能系統可以擊落那些突破電子對抗措施的無人機。作爲最後一道防線,反無人機網則可以攔截突破動能防禦系統的剩餘無人機。
然而,即便是分層系統也不太可能防禦所有無人機,尤其是在小型無人機系統被日益視爲一次性用品的情況下。一次性使用的所謂自殺式無人機被比作子彈。正如並非所有子彈都能被攔截一樣,並非所有無人機都能被制伏。
部署有效反無人機系統的最關鍵因素是具備快速適應的能力,這不僅體現在技術創新方面,也體現在工業生產方面。
如果各國想要認真對待無人機威脅,就需要改革採購流程,並實現國防工業現代化。從最初規劃到交付系統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開發和採購流程,這無法適應如今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
國防工業必須能夠擴大生產規模,並根據需要修改系統和流程。應該鼓勵建立組件可互換的模塊化系統。這同樣也適用於無人機生產。
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之間的貓鼠博弈將持續下去。各國不應尋求用一種靈丹妙藥來對付所有無人機,而應研究戰場分層防禦,同時徹底改革採購系統和工業基礎,使其軍隊處於儘可能最佳的位置,來對抗儘可能多的無人機。以上是我們從烏克蘭東部的空戰中可以學到的關於無人機戰爭的最重要一課。(編譯/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