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 美不被信任時 臺將重啓核武
美媒稱美國總統川普(左)外交政策不僅讓盟友不放心,連友臺的國務卿盧比歐(右)立場也不若以往鮮明。(路透)
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安全夥伴,但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逐漸傳出懷疑聲浪。《外交政策》指出,臺灣失去在美國政府內的對中鷹派盟友,即便曾被視爲臺灣堅定盟友的國務卿盧比歐立場也不若以往鮮明。爲此,臺灣或可藉由在國會的盟友向白宮施壓,以期美國持續武裝臺灣,然若長遠來看,臺灣不再信任美國,臺灣可能會重啓核武計劃。
《外交政策》9月30日報導,川普上任以來,臺灣面臨來自中美兩邊的壓力,一方面習近平反覆喊話川普表態「反對臺灣獨立」,另一方面,白宮也要求臺灣將很大部分的半導體產業移至美國,作爲美國保護臺灣免於中國侵犯的回報。
《外交政策》直言,雖然習近平近期和川普互動中取得一些外交上的成功,但要美國積極反對臺灣獨立機會不大,因爲雖然川普似乎不太在乎臺灣,但背後還有很大一羣共和黨員在乎臺灣議題,若真的做出此讓步,無疑將被視爲屈服於中國。
話雖如此,該文章也點出臺灣目前缺乏在白宮內的盟友,川普第一任期內的強硬對中鷹派,包含前國務卿蓬佩奧、前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成員蓋拉格、前副國安顧問博明等都不再任職於美國政府,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年輕的孤立主義者。
在美國不確定性增加時,臺灣該何去何從?《外交政策》說,其中一個選項是投其所好,照着川普的計劃走。就半導體而言,該產業大力依賴本地技術、供應鏈與專業度等,要將該產業移師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臺灣可以假裝對川普的計劃很感興趣,將談判延長到川普將注意力轉到其他事情上;另一個方式就是「收買」川普,例如近期臺灣剛和美國簽署一份重大的大豆協議,這筆協議將大大緩和美國農民的困境。
不過最實際的選項是,臺灣利用其在美國國會的人脈向白宮施壓,以求白宮持續武裝臺灣,並至少隱含一定的防衛保障,就這點而言,臺灣在國會仍有跨黨派的朋友,例如共和黨籍參議員韋克爾近期纔剛訪臺,更直稱臺灣是一個「自由的國家」;進一步而言,若臺灣能找到辦法讓賴清德總統和川普視訊通話,或許更有機會修復目前臺美關係。
但《外交政策》在文章末段也指,若長期而言,臺灣無法信任美國作爲安全夥伴,或許臺灣將正式展開重啓自身核武器計劃的討論,臺灣在1980年代曾因美國壓力被迫放棄自身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