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也要臺灣重啓核能

(圖/臺電提供)

民進黨政府近年大力推進整體國土防衛韌性政策,包括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重整民防體系、延長役期及落實社會防衛等,無不是向國際社會昭告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然而,整體防衛體系的關鍵且攸關國安的能源問題,民進黨只高喊綠能,卻不敢觸碰近年來各國陸續重啓的核能,如今連美國都看不下去了。

向來力挺臺灣善用「豪豬戰術」的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近日率團訪臺,將參加美臺合作的能源主題桌上兵棋推演,希望能透過美臺合作強化臺灣的能源體系韌性。

事實上,重啓核電不僅是國際的最新能源趨勢,連美國退將或學者都陸續呼籲臺灣應保留至少一座核電廠,否則所謂防衛韌性都將淪爲空談。美國海軍情報局前指揮官史都德曼7月23日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臺灣至少要擁有一座核電廠」。

《外交事務》雜誌近日也刊登關於臺灣能源問題的評論,兩位撰稿人之一是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兩位專家提醒,臺灣98%的能源仰賴進口,極容易被共軍以海上封鎖方式切斷運輸路線,其後果將會是一場災難,建議華府應協助臺灣重新考慮能源選擇,也呼籲臺灣應重啓核電以確保能源安全。

這次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光電板滿目瘡痍,不知何時才能完全修復,更不用說會對環境生態帶來的浩劫。再說,把風電與光電重心擺在西半部,不就成了共軍犯臺的首要攻擊目標。

單從俄烏戰爭即可得知核電廠對維持基本電力的絕對必要性,俄羅斯仍不敢直接攻打烏克蘭核電廠,以免釀成輻射外泄引發公憤。因此,烏國也纔有電力抵抗俄軍並維持人民生活所需。

賴政府執意於5月關閉核三廠2號機,正式進入非核時代,也代表着臺灣進入無法預期的供電黑暗期。今年3月的民間版區域安全兵推就示警,關閉核電廠就馬上面臨再生能源及天然氣都難以補足的缺口,除了繼續加大火力及燃煤發電,更可能被課徵碳關稅,且違背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當時與會的前AIT處長司徒文就明白點出,其他國家都回頭髮展核電,臺灣明明有優良的核電設施,主政的民進黨卻排斥,豈不與強化防衛能力背道而馳?實令人摸不着頭緒。

當美國專家及退將一再對臺灣的非核家園可能成國安漏洞提出示警時,賴政府其實很難再堅持非核家園政策,更何況除了國安問題,還有發展AI政策需要大量電力的經濟現實問題,823重啓核三公投若通過,賴政府應順從民意,重啓核能,儘快補足我國整體國土防衛韌性的一塊缺口,否則,等到川普政府施壓再來轉彎,可就更難堪了。(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