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陷入美中夾擊!外媒曝3大應對招數:考慮重啓核武計劃

川普總統進入第二任期數月後,臺灣正面臨來自北京與華府的雙重壓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川普總統進入第二任期數月後,臺灣正面臨來自北京與華府的雙重壓力。對此,外媒也指出,臺灣應該如何應對川普的最佳策略。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報導,有消息稱,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正遊說川普,要求美方正式反對臺灣獨立;同時,白宮則施壓臺灣將相當部分半導體產業遷往美國,以換取對抗北京的安全保障。

外界曾猜測川習之間可能達成所謂的「大交易」,但至今毫無結果。川普履約紀錄不佳,北京若期待他長久兌現承諾,甚至寄望未來美國政府延續,無異於天真。雖然習近平近期在外交上對川普頗有斬獲,但要美國真正出面反對臺獨,機率極低。不僅川普本人對臺灣漠不關心,共和黨內仍有不少堅決挺臺派,這類舉動將被視爲對北京的投降。

然而,臺灣如今已失去白宮內的強力盟友。川普第一任期內的鷹派人物如蓬佩奧(Mike Pompeo)、蓋拉格(Mike Gallagher)、波廷傑(Matt Pottinger)大多被年輕孤立主義者取代;新任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也更多專注於討好總統,對臺立場趨於冷淡。

在此情境下,臺灣的選項包括:表面配合川普的半導體計劃,藉由拖延或象徵性投資來消磨時間,直到川普分心;或透過其他方式「付出代價」,例如近期簽署的美國黃豆採購協議,可在一定程度上討好川普。更務實的做法則是依靠國會既有的人脈,持續爭取軍售與防衛承諾,像近期訪臺的共和黨參議員威克(Roger Wicker)就公開稱臺灣是「自由國家」。

該文指出,若能讓總統賴清德這位哈佛畢業、英語流利的領導人,直接與川普會面,也有助於修補關係。

但從長遠來看,若臺灣無法再信任美國作爲安全夥伴,可能不得不認真考慮重啓在1980年代因美方壓力而放棄的核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