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加徵藥品關稅…72項藥品列必要清單 健保署:難被替代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目前健保收載的藥品有176項爲美國進口,其中72項被列爲必要藥品清單。示意圖/ingimage

美國總統川普先前表示,「很快」會對藥品加徵關稅,未來可能會影響臺灣醫療院所購買藥物以及製藥成本。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目前健保收載的藥品有176項爲美國進口,其中72項被列爲必要藥品清單,因仍在專利期內,恐怕短時間內難有替代品項。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邀請衛福部長邱泰源、食藥署長姜至剛、健保署長石崇良、疾管署長莊人祥等人,就「面對國際經貿情勢瞬變,我國如何因應並確保藥品、醫療器材等各面向供應正常,保障國人權益」,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立委林淑芬表示,即便沒有美國關稅議題,國內缺藥本就已經很嚴重了,且疫苗、抗生素、癌症用藥、高階醫材、小兒醫材等高度仰賴進口,這些都是剛性需求,一旦關稅新制上路,這些產品成本一定會上升,進而轉嫁到民衆身上,如果發生缺藥危機對民衆權益茲事體大。

林淑芬表示,臺灣長期仰賴特定進口商,且只有健保署一個買家,市場小、利潤低,一但進口藥品變貴或中斷供應,根本找不到替代品,對兒童、長者、身障族羣、癌症病人衝擊都很大,其就醫可近性可能受到影響,並非每個人都有可足以應付的商業保險,萬一癌藥出現缺口,總不可能要病人等2個月。

石崇良迴應,目前健保收載的1萬4000多項藥品中有176項來自美國,72項被列爲必要藥物清單,因爲仍在專利期內,可替代性低,其中24款屬於抗腫瘤和免疫藥物,其餘如血液用藥、抗生素、感染用藥等,多數還在專利期內,需要另外盤點的是藥品可替代性低,也就是有寡佔的情形,並非無法替代,而是替代難度較高,例如一款藥品市佔率90%,另一款10%的可替代,但不見得能馬上補上。

石崇良說,健保收載的藥品有83%爲國內製造,整體進口還是以歐洲爲多,美國輸入的藥品中,列在必要清單的以抗腫瘤藥物爲多,這些藥品用量不大,但的確相對較昂貴,很多還在專利期內,會先盤點替代藥物方面有風險的品項。

立委王鴻薇則點出,針對調高關稅造成藥價上漲該如何因應,石崇良說,健保給付的1.4萬多項藥品例,美國製造的176項一年約支出200億,比對必要藥品清單中72項,健保申報約84億,萬一成本上漲,藥商可依照藥價支付標準,針對罕藥和特殊無可替代藥品調升藥價;費用部分,健保總額其他部門有一塊「調節非預期風險及其他非預期政策改變所需經費」20億、安全準備金目前則有1600億可緊急支應,也會持續向行政院爭取。

除了藥品和醫材,身爲血液腫瘤科醫師的立委王正旭指出,血液製劑和疫苗也需要注意,莊人祥表示,疫苗目前都是長年合約,大部分不是來自美國,因爲公費疫苗也都是零關稅,會嘗試針對多年合約多家廠商購置疫苗,短時間預期不會有太大影響。

血液製劑方面,姜至剛說,目前有國血國用政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從九成到現在五成,白蛋白也佔一定比例,凝血因子已經改成基因工程生產,國血國用方面目前有5萬公升血漿,希望找第二個代工廠,將供給量提高至10萬公升,也已放寬捐血者健康標準持續精進。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目前健保收載的藥品有176項爲美國進口,其中72項被列爲必要藥品清單。記者季相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