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貿易障礙報告出爐!點名臺灣「卡」美規車、美豬牛

2017年臺北一處超市販售生鮮肉品。路透

美國對等關稅將在當地4月2日上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3月31日釋出「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點名臺灣對進口美規車設有數量限制標準,並對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及美牛產品檢驗措施表達關切。報告認爲,這些做法構成技術性與檢疫性貿易障礙,可能影響美國農業與汽車產業對臺出口。

根據報告,臺灣在2002年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採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1958年協議規範的汽車安全標準,這些標準主要適用於歐洲使用的車輛規範。不過,臺灣交通部在2008年4月也頒佈新法規,允許有限度進口美規車,這些車輛雖然不符合UNECE,但是符合美國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FMVSS)。

然而,臺灣自2021年至2023年逐步縮減FMVSS進口車數量,導致一些美國車廠盼定期引進新款車型,以提升消費者對其品牌的關注,卻受限於臺灣的總量管制政策。

除此之外,報告也持續關切臺灣要求進口美豬須落實原產地標籤,以及要求標示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MRL),當中寫道:「此舉不正確地暗示美國豬肉產品,包括含萊劑者,存在食安風險」,這可能會影響美豬在臺灣的形象與銷售。

在美國牛肉部分,該報告指出,自2003年美國出現狂牛症(BSE)病例後,臺灣即禁止美牛進口。雖然雙方於2009年簽署協議重啓市場,允許所有供人類食用的美國牛肉及相關產品進口,但臺灣仍保留多項障礙措施。

2021年1月,臺灣雖解除對30個月齡以上美牛的禁令,但仍以包含BSE等疑慮爲由,禁止絞肉等特定美牛產品進口。此外,臺灣對某些美牛內臟產品也採取繁複的港口查驗程序,美方認爲那些程序缺乏科學依據,持續要求臺灣依據科學標準及國際指引,全面開放美牛及相關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