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多國達成貿易協議 全球貿易展望推演三劇本

川普重返白宮後,拿着關稅工具攪亂全球貿易體系。隨着美國與多國達成貿易協議,全球經濟如何發展,各國皆屏息以待。(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拿着關稅工具攪亂全球貿易體系。隨着美國接連與多國達成貿易協議,川普本週四(30日)又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有望敲定貿易協議,緊接着還將重談美墨加協定,同時間,歐盟仍在制定因應中國產能過剩的對策,專家推演出全球貿易接下來的三種可能情境。

第一,美中貿易緊張關係緩和:美國將取消對華20%芬太尼相關關稅,但維持特定產業關稅及10%的對等關稅,其餘關稅維持不變,包括今年之前已經徵收的平均關稅25%。

由於美中經貿談判官員在「川習會」登場前,已談定基本協議框架,可能爲取消芬太尼相關關稅打開大門,因此這種情境的機率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損失會降至0.5%,而中國大陸的出口損失可能會從當前的近70%減縮到10%以下。

然而,小型開放經濟體面臨的損失可能增加,因爲這些經濟體原本具備搶佔中國失去的美國市場佔有率的優勢,尤其在電子產品領域。

第二,各國聯合起來對抗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大陸的產業政策引發產能過剩,這些產品只能外溢到其他市場,世界其他地區效仿美國實施關稅政策。這種情境是最極端的,分析師認爲,在這種情況下,美國GDP下滑幅度仍可控制在0.5%,但中國大陸GDP受到的衝擊會更大,到2030年可能損失4%。

屆時,如果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亞洲經濟體也加入抗中聯盟,那些經濟體自身的損失可能會接近GDP的1%;如果拒絕加入而且避免中國的報復,處境可能會好一些;若將自身定位爲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中介國,或許能爲GDP帶來溫和成長,但這一策略也存在遭美報復的風險。

第三種情境則是「北美壁壘」:美、墨、加形成更緊密的北美聯盟,相互取消關稅,但對其他貿易伙伴提高關稅。其他經濟體採取報復行動。

專家評估,在這情境下,雖然加拿大和墨西哥避開了美國關稅,但實則輸得最慘,到2030年,GDP會減少大約1%。中國同樣蒙受損失,因爲中國商品透過加墨零關稅進入美國的管道會被封死。

在這種美中脫鉤的情況下,小型開放經濟體可透過不採取報復措施、保持彼此開放來減少損失,而且如果能補上在美中供應鏈中的缺失的環節,甚至可以發展至比自由貿易環境下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