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穩定幣法開啟國際金融競爭新篇章

美國衆議院在「加密貨幣周」衝刺,接連通過《穩定幣法》、《數位資產明確化法》以及《反CBDC監控國家法》等三法案。 (路透)

美國衆議院在「加密貨幣周」衝刺,接連通過《穩定幣法》、《數位資產明確化法》以及《反CBDC監控國家法》等三法案,川普總統也立即簽署《穩定幣法》,將穩定幣納入美國金融體系,朝落實成爲「世界加密貨幣之都」的目標邁進。

穩定幣是「幣圈」爲化解虛擬資產價格波動到令人卻步的問題而設計。早期以演算機制設計的穩定幣有致命缺陷,曾引發世人側目的LUNA幣事件,而造成可信度受到質疑。不過,網路巨擘Meta提出由多國貨幣支持的Libra(後稱Diem)幣,雖因政治因素胎死腹中,卻指點穩定幣未來發展的明燈;穩定幣應有價穩且易兌換的資產爲儲備,而這幾年穩定幣的發展也確實符合此經驗法則。據估計,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值已近2,500億美元,三年後甚至可能高達2兆美元。

虛擬資產市場成長已勢不可擋,政府監管交易具「錨定」功能的穩定幣也就愈益重要。世界有意爭取成爲「虛擬資產中心」的國家/地區無不卯足全力,推動管理穩定幣的建置工作。歐盟MiCA與新加坡穩定幣監管框架皆已實施,香港《穩定幣條例》亦將在8月1日生效,再加上美國剛通過的《穩定幣法》,國際已進入開發穩定幣的戰國時代,全球金融版圖正開始重新塑造。

政府管理穩定幣,除了透明度及金融監理特有的法令遵循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審計發行量與儲備資產的聯結。以美國爲例,發行穩定幣要求有100%的美元、銀行活存、三個月內到期國庫券,以及國庫券爲基礎的美元資產。美元與穩定幣的緊密掛鉤,能增加國庫券的需求,且因「支付即結算」的低成本即時交易,顛覆傳統清算系統,而對跨境交易特別有利,美元穩定幣因此能強化美元作爲國際通貨的角色。

交易支付的便利將吸引大型電商及信用組織發行美元穩定幣,強化美元在虛擬資產市場地位。不過,加密資產擔保型與演算法型的穩定幣發展恐將受阻。至於以其他貨幣或是一籃子貨幣作爲儲備的穩定幣發展,則須視美元及美債信用變化,各地優化穩定幣監理及推動Web 3.0的領先程度而定。目前USDT與USDC兩大穩定幣市佔率近九成情況下,美元穩定幣的龍頭地位應難以撼動。

美元穩定幣的發行神似貨幣學派大師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在60年代主張100%準備金制度下的「狹義銀行」(Narrow Banking);銀行吸收存款後轉存聯邦準備銀行,並由聯準會掌握每年3-5%的貨幣成長率。美元穩定幣不僅是虛擬資產市場交易的基礎貨幣,更由於初具傳統貨幣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與價值儲藏的三大功能,而可能被廣泛用於國內交易,使得穩定幣成爲聯準會執行貨幣政策的挑戰。

穩定幣不是主權國家貨幣,而與多國目前正積極推動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出現可能的「替代性」競爭。面對美元穩定幣強勢而起,央行開發具主權性質的CBDC終須發行並融入金融體系。由於美國反對聯準會發行CBDC,世界各國仍有機會發展數位貨幣,未來若能組成區域性CBDC清算聯盟,則仍可能與SWIFT及美元穩定幣競爭。

當各國正如火如荼地將加密資產與穩定幣納入監管時,我國金管會研擬的《虛擬資產服務法》則僅止於立法院公聽會的討論階段。臺灣對虛擬資產市場的監管進度明顯落後,而政府若想迎頭趕上,則應化被動爲主動,積極規劃行動綱領,正式推出CBDC,並應推動與他國的監管策略聯盟,善用網路規模經濟特質,協力發展虛擬資產的應用。

美國通過《穩定幣法》正式開啓國際金融競爭新篇章。美元穩定幣將確立其在虛擬資產市場的主導角色。另一方面,穩定幣也將融入我們日常生活,成爲不可或缺的交易工具。面對國際金融典範轉移,政府須正視穩定幣在虛擬與實體世界交易的角色,更積極推動以CBDC爲基礎的交易體制,並與周邊國家合作開發虛擬資產的廣大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