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學院專家感嘆:“硬實力”和“軟實力”,中國企業都有!
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商學院新興市場研究所主任盧爾德·卡薩諾瓦、研究員安妮·米魯5月20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崛起,其所展現的增長與轉型勢頭令人矚目。如今,中國企業巨頭已經成爲全球經濟的重要參與者,重塑了國際貿易、投資和創新格局。
中國企業“硬實力”不容小覷
文章指出,在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美國憑藉151家企業上榜佔據首位,緊隨其後的是擁有149家上榜企業的日本。而在2024年的這份榜單中,美國有139家企業上榜,中國的這一數據是128家,涵蓋了建築、石油、保險、銀行和科技等多個行業。
根據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商學院新興市場研究所的數據,在全球約10500家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中,有25%來自中國,19%來自美國,中國這類企業的數量超過了美國。
事實上,中國企業不僅規模龐大,而且業務和投資遍及各大洲。約70%的中國大型企業在美國設有子公司,超過60%在德國擁有子公司,約40%在英國和荷蘭開設子公司,至少30%在加拿大、巴西和意大利發展子公司。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在非洲開展業務,在大多數非洲國家設有子公司或附屬公司。
2023年,中國企業的綠地投資從發達經濟體轉向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目的地和方式的轉變展現了中國企業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變化的戰略反應。中國投資不再緊盯技術和自然資源等資產,而是流向新興經濟體蓬勃發展的製造業,由此幫助中國企業站穩了腳跟。
中國企業“軟實力”令人矚目
文章進一步表示,從品牌認知度來看,自品牌價值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全球500強品牌榜單以來,美國品牌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約佔榜單入圍者的40%。近年來,中國企業也取得了顯著進步。例如,2010年,這份榜單中僅有4%的中國品牌;2025年,中國品牌的佔比達到14%。
在科技與創新的推動下,中國品牌在電子商務、媒體與娛樂、電信以及電動汽車等多個行業獲得了全球認可。中國品牌大獲成功,改變了全世界對中國產品的認知,讓外界不再侷限於傳統的“中國製造”標籤。
爲應對當前挑戰,中國企業正在優化海外佈局,並深耕龐大的國內市場。儘管全球經濟日益分化,中國企業仍通過將重心轉向新興市場來維持增長。中國品牌仍有發展空間,在此基礎上,中國企業的“軟實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英文原文刊發於《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編輯: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 朱萍)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