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入股只是煙霧彈?業內曝3大手段干預臺積電

美國想透過補貼換股權的方式介入臺積電營運。(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政府考慮調整《晶片法案》補助方式,從單純的資金補助轉爲股權投資,美國商務部長已證實將收購英特爾10%股份,令市場擔憂,美國也可能借此方式入股臺積電。業內人士分析,若入股一事成真,臺積電與英特爾的待遇將是天壤之別,美方還有3大手段能牽制臺積電。

以英特爾爲例,原本將獲得約108億美元(約新臺幣3300億元)補助,用於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及亞利桑那州的建廠計劃。若依照川普政府構想將補助轉爲股權,換算市值大約相當於10%持股,使美國政府直接成爲英特爾大股東,幾乎等於「半國有化」。

相較之下,臺積電情況大不相同。美國承諾的補助金額約66億美元(約新臺幣2100億元),若全數轉爲股權,依據現有ADR價格計算,持股比例不到1%,顯然無法直接影響經營權。

自由時報報導,業界人士分析,入股只是形式上的進場,美國政府還可用3手段牽制臺積電營運,包括可藉由「國內關鍵產業體系」的政治論述、特殊股權設計如「黃金股」(Golden Share),對於關鍵的商業決策投票具有影響力;或是以補貼續撥、許可審查作爲籌碼,對臺積電的產能調度與技術轉移施壓。因此,對臺積電而言,雖然股權比例微小,但所承受的國安壓力卻遠超比例,實質影響力不容忽視。

旅美學者翁履中也有相同的看法,他在臉書發文指出,雖然66億美元補貼金額換算股權極低,不足以讓美國政府在臺積電成爲關鍵股東,但對外資企業而言,這種模式幾乎等同於「隱性國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