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取消中國小額包裹免稅 美消費者等來的是大漲價

美國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導致美國消費者負擔更多費用,且等待時間更慢。(央視截圖)

從5月2日起,美國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正式生效,所有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都要被徵收關稅,但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將新增的鉅額費用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且送達時間愈來愈慢。

《華爾街日報》5月2日報導,僅在2024財年,就約有13.6億件包裹以這一方式進入美國,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跨境電商平臺。《路透》稱,此舉迫使一些電商平臺被迫重組物流體系,提高商品售價,並加速在美國建設本地倉庫,以避免高關稅的直接衝擊。同時,一些外國品牌已經停止向美國發貨,而一些中小企業甚至選擇退出美國市場。據彭博社進一步指出,一些電商平臺的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一倍,用戶在社交平臺上普遍抱怨發貨延遲。

一些美國本土企業也正在做出調整。《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某鞋類品牌將其庫存從加拿大轉移至美國本地倉庫,因爲一雙原本售價175美元(約5千3百元臺幣)的中國製造運動鞋,如今若經過加拿大發貨,將承擔超過300美元(約9千3百元臺幣)的稅費。

報導稱,該政策可能令企業和消費者每年合計損失高達470億美元,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低收入羣體。同時,這一政策還將給美國海關係統帶來嚴重壓力,可能導致清關時間延誤。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份估算認爲,若美國政府想要對所有小額包裹逐一清關征稅,至少需要新增數十億美元的預算來擴建系統和增加人手,否則將面臨全國性的口岸積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