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將晶片生產轉移30至50%出臺灣?網:怎麼覺得比中國還恐怖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擬要求臺積電擴大美國產能,網友正反意見兩極,有人認爲是重視技術、風險分散,也有人質疑是掏空臺灣。(路透)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再度點名臺灣晶片集中生產風險,表態將把30%至50%的高階晶片生產轉移至美國或其他盟國,引發PTT網友一片炸鍋。有人直指「盟友掏空臺灣」,也有人認爲是臺灣自身電力與地緣風險所致。

美財長貝森特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直言,99%的高效能晶片都在臺灣製造是「全球經濟最大失敗點」,美方將努力分散供應鏈,目標把3至5成需求轉至美國本土、日韓或中東等盟友地區。

除了晶片生產,美方也將飛機零件、關鍵化學品與IPO作爲籌碼,用於美中談判,強調供應鏈安全爲國安優先事項。

部分網友對美方立場表示理解,認爲這次發言本質是供應鏈調整,而非針對臺灣。他們認爲美方點出臺灣晶片集中風險,某種程度也凸顯出臺積電在全球的重要地位,並不是要「打壓」臺灣,而是爲分散風險做準備。有人指出「分散風險是合理的商業考量」、「臺積電未來十年都不用擔心,技術和封裝還是護城河」,也有聲音認爲「其實這代表美方很重視臺積電,纔會這麼謹慎對待」,相信「長線還是會漲,市場需求就在那裡」。

但另一派網友則不領情,認爲美國「盟友掏空論」正在上演,擔心臺灣被消耗殆盡。批評者認爲這番言論雖披着國安與分散風險外衣,本質上仍是想把關鍵產能與技術搬出亞洲,質疑這樣的動作其實對臺灣並不友善。「盟友?我怎麼覺得比中國還恐怖」、「纔給你廠房就要再搬走50%,是當我們好欺負?」,還有人直言「說到底,就是想把技術跟利益都搬走」,更質疑「99%在臺灣是風險,那技術在你那你怎麼不說獨佔?」反映出部分民衆對臺美科技合作關係的高度戒心。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