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撤銷溫室氣體危害認定,清潔空氣法案遭遇“釜底抽薪”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環境保護署(EPA)7月29日公佈一項提案,擬撤銷200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的科學認定,即溫室氣體排放危害公衆健康和福祉。該認定被視爲美國政府監管溫室氣體排放、推動電動車發展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法律基礎。
美國環保署署長李·澤爾丁強調,這項提案旨在終結16年來籠罩在美國汽車製造商和消費者頭上的政策不確定性。他表示,現有法規帶來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隱性稅收”,撤銷後預計每年可爲企業和家庭節省540億美元。
若最終確定,該提案將廢除所有由此產生的機動車和發動機的溫室氣體排放法規,從而恢復消費者的選擇,並使美國人能夠爲家人購買安全、負擔得起的汽車,同時降低生活成本。
這項牽動全美氣候政策走向的認定,其法律淵源可追溯至2007年聯邦最高法院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馬薩諸塞州訴美國環保署案”。該案判決裁定溫室氣體符合《清潔空氣法》對“空氣污染物”的定義,從而明確賦予了EPA對其進行監管的法定權力。
基於此,美國環保署在2009年正式發佈科學認定,明確指出二氧化碳等六種主要溫室氣體對公衆健康與福祉構成威脅。這一認定成爲奧巴馬至拜登政府推動電動汽車普及、限制發電廠排放的重要法律依據。
上述提案發出後,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隨之發聲,“由於特朗普總統的領導,美國正在恢復圍繞氣候和能源政策進行自由和公開的對話——將重點重新推回關注數據。”並聲稱其有助於“擴大可負擔、可靠能源的獲取,提升美國人生活質量”。
與此同時,批評聲也接踵而至。據外媒報道,這一提案引發了環保組織及部分國會議員的強烈反對。美國環保組織表示,美國和世界各地因氣候變化導致氣候災難越來越嚴重,而澤爾丁的行動試圖否認現實。批評者強調,一旦撤銷該認定,不僅將廢除現有針對汽車、工廠和發電廠等排放源的限制措施,也將削弱聯邦政府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並帶來深遠影響。
反對者還表示,澤爾丁提出的“每年節約540億美元”忽視了背後的隱性成本。
在美國,僅高溫天氣就能造成每年近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有智庫研究報告顯示,高溫導致美國勞動者生產力下降,預計每年會給美國造成約1000億美元的損失。而隨着極端高溫天氣變得更加頻繁,報告預測稱,到203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翻一番,達到2000億美元。
美國是全球歷史第一排放大國、全球累計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然而,早在今年3月,澤爾丁就宣佈擬廢除拜登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的法規,包括對發電廠的排放限制、保護水道免受有害污染、放寬尾氣污染限制等。此次提案被視爲系列行動的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