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禁令成效差 李開復:陸企或在AI競爭中佔先機

▲李開復出席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圖/翻攝北京日報)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人工智慧(AI)專家、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表示,過去兩年間美國對大陸晶片禁令效果不大,因AI行業正在大洗牌,轉變包括已從預訓練時間進入後訓練和推理時代,而大陸企業恰恰擅長製造後訓練、推理晶片,或能在AI競爭中佔得先機。

美國近年實施不同禁令,以限制大陸獲得先進晶片及發展AI。綜合陸港媒報導,李開復坦言,歷次禁售令確實讓大陸企業購置晶片難度增加,但DeepSeek的故事已證明,低成本、較低性能的晶片也能訓練出優質模型,故美國對大陸的晶片禁令實際作用「並不致命」。

在近日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李開復還分享他對DeepSeek的一些觀察。其中他提到,中國迎來了屬於自己的「DeepSeek Moment」,這大幅加速了大模型在中國的全面落地。

他認爲,DeepSeek不僅破解並開源了推理模型的思考訓練過程,縮小了與美國的技術差距,還以高效的工程能力走出了一條與OpenAI天量級融資的底層邏輯迥然不同的中國道路。更重要的是,DeepSeek證明了開源模型能夠追趕上閉源模型。

李開復說,DeepSeek證明了閉源的路是一條死路,開源纔能有未來的發展。「如果DeepSeek沒有開源,它遠遠不會有今天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ChatGPT推出之後的兩年裡,大模型智力不斷提升,李開復更說,目前看起來遠沒有觸及天花板。同時,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在以每年降低到十分之一的速度快速下降,這爲AI-First應用爆發提供重要條件。

「兩年前性能不夠好的模型,現在已經夠好了;兩年前推理成本太貴的模型,現在已經是白菜價了」,因此在李開復看來,2025年將會是AI-First應用爆發、大模型「落地爲王」的元年。

▼Deepseek。(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