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A股在全球仍被“低配”,潛力巨大
09:51
南方財經記者 周蕊 紐約報道
8月25日,A股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成交金額再次突破3萬億元,上一次是去年10月8日。市場全天震盪走高,滬指逼近3900點,截至收盤,滬指漲1.51%,深成指漲2.26%,創業板指漲3%。
近期,A股市場整體延續了活躍態勢,融資餘額持續增長,市場成交顯著放量,多項指數屢創新高,顯示出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明顯提升。從資金結構來看,槓桿資金和私募基金的積極入市,疊加散戶和量化資金的迴流,爲市場帶來了充足流動性。從基本面來看,國內經濟修復的勢頭在逐步顯現,政策端通過財政、金融與產業的組合拳釋放流動性、優化市場定價邏輯,並在科技自立、新能源等領域提供政策支撐。經濟端則在低利率環境下引導資金流向高股息與成長性資產,部分企業的業績超預期,也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正向循環。
在這一背景下,南方財經記者專訪了美國金瑞基金(KraneShares)首席投資官Brendan Ahern,就中國資本市場的最新走勢、國際投資者的態度以及未來的關注重點進行了深入交流。Brendan Ahern認爲,中國市場當前的反彈並非短期現象,而是建立在經濟修復、估值優勢和行業結構優化等多重因素上的積極信號。成長型行業的持續活力,加之國際資金的潛在流入,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地位愈發突出。
美國金瑞基金(KraneShares)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資產管理公司,旗下擁有涵蓋全球各市場與資產類別的投資基金產品。
中國股票投資吸引力增強
南方財經:A股最近創出新高,在你看來,推動這一勢頭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Brendan Ahern:是的,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勢頭。A股今年的表現相當亮眼,而我們對未來的前景依然保持樂觀。我認爲背後有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中國經濟正在逐步回暖。過去一年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旨在促進國內消費、應對房價下行的政策。現在我們開始看到這些措施逐漸傳導到實體經濟,並帶來了實質性的效果。這也直接推動了國內消費模式的改善,比如家用電子產品、家電以及汽車的銷量都表現強勁。
與此同時,中國股票的整體估值水平依舊很低。這不僅僅體現在估值角度上,更體現在收益率的比較上。舉例來說,許多中國股票的股息率,已經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甚至高於10年期中國國債的收益率。相比之下,很多股票的股息率更具吸引力。正因如此,中國的股票對本土投資者來說越來越有吸引力,再加上他們能夠切身感受到這些政策對經濟的提振效果,自然會更願意投入其中。
南方財經:國際投資者對近期中國市場反彈的情緒如何?你覺得他們會更積極地參與,還是依舊保持謹慎?
Brendan Ahern:我發現,當我在全球範圍內與機構投資者交流時,許多外國投資者心目中最瞭解中國經濟的人,其實並不是專業的經濟學家,而是他們本國大宗商品公司的CEO。 比如,在巴西,投資者會傾聽淡水河谷(Vale)CEO的看法;在秘魯,是Southern Copper;在智利,可能是SQM;在英國,則是力拓(Rio Tinto);在瑞士,是嘉能可(Glencore)。這些大宗商品公司與中國緊密相連。你去聽這些CEO對中國經濟的評價,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基本上都是非常積極的。他們談到銅、鋰、大豆的需求非常強勁,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復甦。
我認爲,很多外國投資者也看到了、聽到了這些信號。而且在許多國家,這些大宗商品公司往往就是市值最大的企業。當這些CEO對中國表達樂觀看法時,投資者自然會覺得這就是正確的投資方向。因此,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看到需求十分旺盛。
當然,美國市場在過去16年的表現極爲亮眼,這在某種程度上分散了美國投資者的注意力。在這段時間裡,標普500指數上漲了超過1200%。但對許多其他國家的投資者而言,雖然他們也投了美股,但同時也在看到中國的復甦。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元走弱,這對外國投資者的美股投資造成了壓力。如果你是以歐元、日元等非美元貨幣投資,那麼由於美元貶值,你在美股上反而可能虧損。所以,這導致部分非美元投資者從美股撤出,重新配置到非美市場,包括中國。要知道,外國投資者在美股上的資金大約有17萬億美元。我並不是說會降到零,但如果從17萬億美元減少到16萬億美元,其中一部分資金流向中國,那就會投向大量成長型公司,也就是我們在KWEB中所投資的那些企業。
關注中國成長型行業與公司
南方財經:那麼在中國A股市場中,你重點關注哪些行業?
Brendan Ahern:在A股市場,我們正在見證“反內卷”的行情。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強調整治“內卷式”競爭,涉及領域包括光伏、鋼鐵、水泥、電商、外賣平臺等。
因此我認爲,在這些領域,如果企業能夠主動出清落後產能,就有望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而這恰恰是吸引中國投資者的關鍵所在:公司賺得更多,就能派發更多股息、回購更多股票,從而進一步釋放股東價值。這些因素無疑成爲推動A股市場的積極催化劑。
在具體板塊上,我們尤其看好光伏。同時,汽車產業也備受關注,特別是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型。只要企業能夠改善盈利能力,就能夠通過更高的分紅和更多的回購來回饋投資者。對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十分正面的催化效應。
南方財經:除了近期的短期反彈之外,你會重點關注哪些關鍵指標,以判斷中國市場表現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Brendan Ahern:我認爲,首先要關注的就是財報季。當前我們正在陸續看到許多中國企業發佈上半年業績,不論是在香港、上海還是深圳,都有不少公司交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以光伏企業爲例,雖然營收表現十分強勁,但淨利潤相對有限,盈利能力仍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在下半年會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公司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近期像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藥明康德、藥明合聯等生物科技、醫療健康以及消費相關的企業表現都十分出色。騰訊的財報同樣亮眼,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
總體來看,這些成長型公司和所在的成長型行業,不論是在中國在岸市場,還是在離岸市場,都是我們KraneShares當下最爲關注的重點領域。
南方財經: 從長期宏觀角度來看,你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定位?比如在未來12到18個月,在全球資本流動的大背景下,你認爲中國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Brendan Ahern:我是這樣理解的——年初時,美國股票大約佔全球市值的三分之二,但這個比例如今已經開始有所下降。到八月底,MSCI將進行全球指數的定期調整,而中國在此次調整中將是“淨買入”對象。因此,會有大量被動型投資者因爲這次半年一度的指數審查而增加對中國市場的配置。
同時,我認爲從整體來看,中國雖然擁有龐大的GDP,但在全球市場中的配置比例依然嚴重不足。這種明顯的“低配”正是我們今天對中國股市保持積極和建設性態度的重要原因。過去,市場確實經歷了艱難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但在我看來,2024年中國股市在1月觸底,此後一直表現良好,甚至跑贏過標普500和納斯達克100。
只不過,對很多投資者而言,中國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有點“被忽視”。我這裡主要強調的是成長股。比如在KraneShares,我們重點關注的中概互聯網ETF KWEB,其實已經跑贏了美國股市。關鍵在於,我們需要不斷向投資者傳遞這個信息,讓他們真正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