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系統不堪重負隱患重重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1日報道,31日,美國調查人員和航空專家加班加點,搜尋一起致命空中相撞事故的線索。這起事故使得人們的關注點聚焦在不堪重負的美國航空系統、人爲失誤,以及涉事飛行員可能未看到對方飛機等問題上。

美國當局面臨的政治壓力日益增大。外界要求其查明是什麼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這場二十多年來美國最致命的空難。

分析人士稱,新冠疫情後,美國航空客運量激增,而政府卻未能解決航空交通管制系統面臨的工作時間長、人員短缺以及險情增多等問題。

涉事客機原定降落的羅納德·里根華盛頓國家機場擁有美國最繁忙的跑道,也是美國國會議員的主要出行樞紐。

31日,美國調查人員一直在研究從美鷹航空公司5342航班上找到的黑匣子。

越來越多的關注集中在直升機飛行員使用夜視鏡是否會影響其視力,以及當控制塔發出警告時,他是否在繁忙的空域中看錯了飛機。

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稱,已從河中打撈出墜毀的客機部分殘骸、飛行記錄儀和數據記錄儀。預計30天內會發布初步報告,但全面調查通常需要數月時間。

涉事機場險情頻發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美國一架軍用直升機和一架客機在里根國家機場相撞,暴露了這個機場存在的飛行安全問題。

路透社訪問了7名曾經在里根國家機場起降的機師,他們都說在這個機場降落確實是個挑戰。原因之一是,飛機必須避開附近白宮和五角大樓的限制空域,因此只能精準地在指定的狹窄航線內飛行,迴旋空間很小。

受訪者之一的美國商業飛行員雷德芬說,他10年前有一回準備在里根國家機場降落時,就差一點兒發生類似的意外。當時,他猛然發現一架鮮紅色的海岸警衛隊直升機在波托馬克河約50英尺(合15米)的高空上盤旋,空中交通管制員立即向直升機飛行員發出警告。雷德芬則採取戰術規避動作,這才避免兩機相撞。雷德芬說,他很慶幸那時候是在大白天,能見度較高,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路透社取得的記錄顯示,早在20世紀80年代,機師就曾多次報告,在里根國家機場險些發生客機與直升機相撞事故。

此次空難的其中三名罹難者是直升機上的軍人,美國陸軍決定不宣佈其中一名軍人的姓名。陸軍是應家屬的要求作出此不同尋常的決定。

路透社引述陸軍官員的話報道,與美國航空支線客機發生致命碰撞的“黑鷹”直升機的機組人員包括兩名男性士兵和一名女性士兵。

網上已經流傳着關於士兵身份的陰謀論。內容虛假的帖子錯誤地將弗吉尼亞國民警衛隊的變性飛行員喬·埃利斯認定爲直升機機組人員之一。

專家指出三大錯誤

另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報道,“黑鷹”直升機前飛行員伊麗莎白·麥科米克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軍事分析師、退役空軍上校錫德里克·萊頓指出,此次事件可歸因於多種因素,包括任務規劃失誤、與空中交通管制部門的溝通失敗以及有問題的操作決策。

機組人員配備失誤和視野有限。麥科米克在接受CNN採訪時指出,關鍵因素之一是直升機機組人員的構成。“黑鷹”直升機的標準配置是至少3名機組人員。但是,在華盛頓這種擁堵的空域,她認爲應該指派第4名機組人員。第4名機組人員可以更好地監視周圍環境,因爲飛行員只能看到正前方,視角爲180度。後方的機組成員負責監視直升機的兩側和後方,但後方只有1人,監視能力大大降低。

飛行高度不正確。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直升機的飛行高度。“黑鷹”直升機的飛行高度應保持在61米內,這是專門爲該地區直升機航線規定的高度。然而,在事故發生時,該直升機的飛行高度在107米至122米之間,這使它處於正在下降的商業航班的航道上。這一高度誤差被歸咎於飛行員,據稱是人爲失誤導致的。

與空管部門的通信故障。第三個關鍵因素是直升機與空管部門之間的通信故障。麥科米克分析認爲,管制員詢問“黑鷹”飛行員是否看到了被稱爲“CRG”的商業航班。但是,在“黑鷹”直升機飛行員的視野內有兩架飛機,飛行員顯然判斷失誤。空管人員在指示有關飛機的位置時應該更加具體,使用諸如“5點鐘方向”之類的說法。以機動性著稱的“黑鷹”直升機如果能夠清楚地識別,本可以迅速做出規避動作。麥科米克指出,“直升機可以在瞬間移動,避免這類事件發生。更精確的溝通本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編譯/鄔眉、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