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影響 上月CPI年增1.6% 低於警戒線
主計總處昨(5)日公佈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1.60%。聯合報系資料照
主計總處昨(5)日公佈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1.60%,較7月上漲0.46個百分點,爲近四個月高點,已連續四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則爲1.74%,爲七個月來最大漲幅,且連續17個月低於2%。
主計總處綜合總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分析,全球經濟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有點降溫,從農工原物料價格可以看出,8月價格比較疲弱,加上新臺幣升值,有利於國內物價穩定。
近一年CPI年增率
曹志弘指出,進口物價指數以美元計價已連續34個月下跌,以新臺幣計價也連續五個月下跌,應能舒緩未來物價上漲壓力。主計總處預計9月CPI漲幅也能低於2%,甚至比8月還要縮小。
據統計,8月CPI年增率爲1.60%,比7月CPI年增率1.53%上漲0.46%,曹志弘說明,主因蔬果受7、8月接連之颱風及豪雨造成農產損失,導致蔬菜價格攀至高檔,加上肉類及蛋類價格也高漲,推升外食費,影響食物類漲幅3.18%;另外,房租、醫療費等持續調升,帶動服務類漲幅也大於2%;不過成衣及機票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8月美方宣佈臺灣暫時性稅率20%,對等關稅自8月7日起實施,外界關注是否影響後續物價。例如美國調漲進口關稅之後,美國產品可能漲價,採購美國進口商品會更貴,產生外溢效果。
曹志弘認爲,美國關稅會導致美國製造的產品漲價,如果臺灣從美國進口商品可能會比較貴,這對國內物價有外溢效果。不過,國際農工原物料走弱,且新臺幣對美元升值,有助於抑制進口物價的上升。整體判斷,關稅對國內物價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