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年增2.29% 再破通膨警戒線

主計總處8日公佈3月CPI,年增2.29%,再度衝破2%通膨警戒線。圖爲臺北花卉批發市場內,業者展售各式蘭花。(範揚光攝)

主計總處8日公佈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29%,不僅較2月1.58%明顯擴大,也再度衝破2%通膨警戒線;外界最關心是,美國對等關稅風波,是否讓進口物價上漲而衝擊國內通膨?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表示,國內物價還算平穩,「短期沒有攀升風險」。

曹志弘解釋,政府持續關注關稅動態,過往因國際情勢導致物價波動,政府也有相關措施因應,如進口貨物減免關稅等;曹志弘強調,短期物價沒有攀升風險,也沒有停滯性通膨的疑慮。

官員補充解釋,進口產品價格與經濟大環境有直接關係,美國若真的落實對等關稅,生產成本因而提升,當消費減少後,全球經濟前景堪憂,當全球經濟成長走緩、市場需求降低後,廠商不需要增加生產,石油、基本金屬與原物料需求也會下滑,進口產品也會跟着走跌。

統計指出,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亦同步上漲、年增0.62%,打破先前連續7個月下滑趨勢,而外食費年增3.26%,漲幅創近12個月新高。

主計總處分析,3月CPI較上年同月上漲2.29%,是水果去年因颱風豪雨後復耕期較長,價格續漲,食用油、肉類及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上漲,蔬菜及水產品價格相對上年同月仍高,加上房租、掛號費、補習及學習費、汽車保養及修理等費用調升所致。

不過,蛋類、油料費、成衣及機票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若扣除蔬菜水果,漲1.6%,再剔除能源後之總指數(即核心CPI),漲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