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醫學人文教育與踐行

想了解河南醫療,一定要關注本號

長年無休,每篇都是精選

“微信公衆號金水路7號站”

2025年特別關注欄目第221-2期:

——趙根尚/文 鄭州大學二附院心血管外科教授

2009年到2010年,我在美國邁阿密大學傑克遜紀念醫院心臟中心做訪問學者,見識了美國醫學人文教育的一些狀況。

總體上,從理論到實踐,美國醫學人文教育做的還是比較深入,尤其是敘事醫學教育做的非常系統化,這也是因爲醫學生物技術發展遇到瓶頸。

美國醫療支出佔GDP比例從2016年的17.9%攀升至2026年預期的19.7%。

核心矛盾在於人口結構壓力、定價機制缺陷及系統性浪費。

若當前趨勢和政策干預(如藥價管控)未能有效控制成本,2030年前後這一比例可能突破20%,進一步加劇財政負擔與民生壓力,醫療費用開銷巨大。

但美國的國民健康狀況、壽命預期不容樂觀。美國平均人口壽命低於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由此,一些有文學背景的醫療專家、醫學院校、政府、研究機構都在尋找健康維護的另一個突破口,那就是人文醫學,同時也注意探討醫療實踐中的醫學人文精神。

美國的醫學人文(Medical Humanities)以跨學科整合爲核心,通過教育、臨牀實踐、政策制定與技術倫理等路徑,系統性重塑醫療體系的人文關懷與倫理反思。

醫學教育:人文課程與藝術融合

1. 跨學科課程設計:

特色課程與學位項目,如東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設立“醫學人文與倫理”特色方向(Distinction Track),通過陶藝、繪畫等藝術工作坊,引導醫學生與藝術專業學生協作創作,培養共情與觀察能力。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Sanford富有同理心溝通學院”開設60小時培訓項目,結合戲劇即興表演、角色扮演和敘事練習,幫助醫護人員突破溝通盲區,減少職業倦怠。研究顯示,此類培訓可將患者信任建立時間縮短至40秒。

2. 臨牀技能與人文態度並重: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創新牀邊心臟評估課程,將“信任”“謙遜”等態度培養融入技術教學。例如,學生需先傾聽患者病史再使用聽診器,強化“患者爲中心”的診療思維。

臨牀實踐:患者敘事與共情機制

1. 患者聲音驅動醫療設計:

貝勒醫學院與萊斯大學聯合成立的“健康人工智能創新中心”(CHHAIN),將患者敘事、倫理反思納入AI技術開發流程,確保技術尊重患者自主權,尤其關注弱勢羣體需求。

急診科通過“重新表述”技巧應對患者情緒:如當患者因等待過久憤怒時,醫護人員主動傾聽其深層需求(如家庭照料焦慮),並提供充電器、聯繫家人等支持,而非機械解釋流程。

2. 非語言溝通與空間設計 :

神經科醫生通過調整診室佈局增強眼神交流;兒科團隊在兒童腫瘤治療中融入家庭文化背景評估,提升護理包容性。

技術倫理與政策轉化

1. 健康AI的倫理框架構建:

CHHAIN中心通過三大任務推動倫理落地:

定義標準,聯合患者羣體制定“可信AI”評估指標;

臨牀轉化:將歷史學、倫理學洞察嵌入AI臨牀決策流程;

政策倡導:與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爲監管政策。

2. 幹細胞治療中的州權挑戰:

佛羅里達州繞過FDA批准幹細胞治療,但設置嚴格倫理條款:禁止胚胎細胞使用,要求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僅限骨科、疼痛管理領域。此舉反映州權與聯邦監管的張力,也暴露未審批療法的安全風險(如2017年致盲事件)。

法律與生命倫理前沿

1. 急診合規與患者安全:

通過EMTALA法案(急診醫療與分娩法)強化醫院責任。要求提供醫學篩查、穩定治療及合理轉診。一起腦動脈瘤延誤治療訴訟案揭示,醫院若虛假宣傳救治能力或未落實專科值班制度,將面臨重罰。

2. 死刑醫療倫理爭議:

田納西州死刑犯Byron Black因智力障礙及心臟除顫器可能引發“酷刑式死亡”申請緩刑,凸顯醫生參與行刑違背《醫療倫理守則》的困境。

3.美國醫學人文的核心路徑 :

教育創新,藝術融合,同理心培訓,加州大學同理心溝通學院 ,技術倫理 ,患者敘事驅動AI設計 ,政策與法律保障,州權突破(如干細胞),EMTALA合規,佛羅里達州法案 。

美國醫學人文的核心是將人文學科(歷史、倫理、藝術)深度嵌入醫療全鏈條,以患者信任爲錨點,在技術狂飆時代重構醫患關係的溫度與公正性。其挑戰在於平衡創新與監管、效率與共情,而跨學科協作與政策轉化能力將是未來突破關鍵。

說明:本文爲今天第2次推送,爲區分,加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