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銷豁免 三星陸廠慘了? 李在鎔低調回應
美國政府撤銷三星電子等晶片業者在中國取得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的豁免許可,意味着這些企業在中國生產晶片將面臨更大挑戰。(圖/路透社)
美國政府上週公佈的聯邦公報中指出,將撤銷三星電子及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取得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的豁免許可。這項政策的改變,引發外界對於這2家公司在大陸的生產線是否會受到阻礙的擔憂。三星會長李在鎔在8月31日自美國返回南韓,抵達仁川機場時,面對媒體提問此事,他僅簡單迴應表示,「我必須努力」。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於8月25日在白宮舉行峰會,雙方就航太、造船、能源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進行了討論,並決定加強彼此的合作關係。在峰會結束後,美韓2國的企業高層也舉行了一場圓桌會議,參與者包括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以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等重要人士。南韓企業承諾將在美國投資高達1500億美元(約新臺幣4.6兆元)。當時現場氣氛相當熱絡。
根據韓媒《朝鮮日報》1日報導,李在鎔在8月31日凌晨從美國返回南韓。當被問及美國政府近期加強對中國大陸進口美國半導體設備的限制時,他僅表示「我必須努力」,隨後便離開了機場。而當媒體追問他這次出差的感受時,他則選擇保持沉默,並未做出任何迴應。
對於三星面臨的難題,韓媒同樣憂心忡忡。《HankYung》以「在中國砸下30兆韓元的三星怎麼辦?苦心經營的塔快要倒了,全面拉警報」爲題,透過長文深入分析了美國新政策可能對南韓企業造成的衝擊。報導中指出,三星以及SK海力士分別在大陸投入了30兆韓元(約新臺幣7242億元)以及20兆韓元(約新臺幣4828億元)以上的資金,2家公司在大陸的投資總額至少達50兆韓元(約新臺幣1.2兆元)。如今,這2家公司在大陸所建立的龐大事業,正面臨着倒塌的風險。
報導中披露,三星在西安的工廠負責全球約35%的NAND快閃記憶體產量,而SK海力士在無錫的工廠則承擔了全球約40%的DRAM產量。分析師認爲,要用其他國家的設備來取代主要的半導體設備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因爲這些設備實際上被應用材料公司、科林研發以及科磊等美國公司所壟斷。
報導中更進一步指出,如果掌握全球約一半半導體設備市場的美國,拒絕向三星和SK海力士提供相關設備,這2家公司在大陸的工廠將可能無法正常運作。業界人士擔心,如果美國持續推進其相關計劃,三星和SK海力士在大陸的工廠可能會面臨關閉的命運,或者只能生產低階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