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戰 以伊衝突增外溢風險

美國摧毀伊朗三處核設施、以伊戰爭情勢升級,是危機的管控?還是風險的螺旋再升級?六月十九日川普才表示將在兩週內決定是否對伊朗動武,但僅過二天,美國迅速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川普爲何選擇此時發動襲擊?

伊朗與英法德三國外長及歐盟代表,就以伊衝突及伊核等問題於瑞士日內瓦舉行三小時閉門會談,但未取得實質性成果,宣告期待伊朗的「明確訊號」落空。

其次,從戰爭的發展、耐心及持久後援角度看,以色列、伊朗及美國,不是呈現持久消耗戰的告急,就是失去消磨耐心的心急。

伊朗與以色列雙方的打擊力度均有所削減,但伊朗的攻擊有所突破,凸顯以色列的防空能力顯著下降中,亦示意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彈藥庫存可能告急,美、以可能漸失優勢。

川普始終沒有排除對伊朗動武的選項,十九日即批准攻擊。此外,川普的第二任期以來執政成績乏善可陳,試圖通過軍事行動提升支持度以扭轉頹勢,也試圖扭轉外界對川普總是臨陣退縮的批評。

在以對伊的持續攻擊下,伊朗防空能力已被大力削弱。此時美國派遣B─2轟炸機攻擊核設施的風險極低。出其不意快閃精準空襲,亦呈現出美、以想速戰速決,不想掉入長期消耗的戰略。

美襲擊伊朗核設施,呈現三點盤算與意圖:一、威懾遏制伊朗報復行動。二、精準有限打擊控制風險,避免更大規模捲入以伊衝突。三、預留美伊談判餘地,伊朗雖承認遭受攻擊,但示意核能力未受到根本性毀滅。還有,若以、美認爲核威脅在可見的未來已經消失,願意重新回到談判桌跟伊朗談判並停止對伊朗武攻,伊朗的行動或可順勢降級。

不過,目前美國的航空母艦依然在波斯灣地區集結,只要伊朗不對美國航母動手,美國航母在波斯灣的部署即達到對中東阿拉伯反以勢力的震懾效果。以色列在美軍的保護和支持之下,可以更加大膽地在加薩及中東地區展開軍事行動。

美國站隊以色列發動襲擊後,伊可能加大報復力度,並襲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讓伊拉克或葉門的代理人對以、美國發動攻擊,不排除美國還會繼續對伊朗再發動軍事行動。此外,川普仍持續極限施壓中,他在「真實社羣」上發文,暗示伊朗出現政權更迭的可能。美國參戰下,以伊戰爭的螺旋升級可能加劇並存在外溢風險,中東局勢仍充滿不確定性。

以伊在這次互相搏殺的過程中,雙方都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後續都需要時間來養精蓄銳。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出戰伊朗,把美國拉下水,到底最後是否能如願穩住政局,也是未知數。伊朗會不會使出殺手鐗─封鎖荷莫茲海峽,使得戰略通道受阻,導致油價暴漲?地緣政治衝突緊張使經濟惡化,通膨螺旋恐再起。

美國的參戰是危機管控,還是風險升級?風險與機會並存,但一旦走上風險之路,無止境的危險可能是等比級數的爆發與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