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政策遭控違法 鄭麗君:策略不變 續爭合理稅率

川普對等關稅法庭現況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受司法考驗,但負責臺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日表示,雖會觀察美最高法院判決,但目前方針是繼續爲產業爭取更合理稅率。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在司法上失利,自5月底被判決非法後,8月底又被維持原判,使外界關心臺灣的談判方針會否有調整。鄭麗君表示,不改變方針。

有外媒指10月14日將是關稅准許實施截止日。對此,涉外人士釐清表示,這是川普政府可上訴最高法院的最終期限,並非川普政府可課徵對等關稅期限,直到最高法院駁回上訴聲請或做出最終決定爲止,都可繼續課對等關稅,不代表只能課到上訴截止期限10月14日爲止。

鄭麗君表示,談判團隊會密切關注美方動態,但對等關稅是否有變化,仍需視美國政府及其最高法院的決定。按這次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判決與其頒佈的命令,美國政府目前仍可以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因此,談判團隊的目標就是繼續爲產業爭取更好、更合理的稅率,並持續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倘若川普敗訴,知情人士表示,川普總統依然有其他法令,可以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包括《1974貿易法》的301條款調查;《1962年貿易擴張法》的232國家安全條款;還有爲解決國際收支平衡依《1974貿易法》122條,對貿易赤字國家課最高15%關稅,期間最多150天,必要時還可以再延長。

經濟部長龔明鑫也指出,談判還在持續,經濟部要作爲談判團隊最好的後盾,在隨時需要經濟部支援時,都可以發揮作用。

面對關稅,龔明鑫表示,當美國關稅提高,可能影響到訂單結構變化,例如某些產業雖然在美國市場上相對於競爭對手關稅較高,但如果因此這些競爭對手進而搶佔美國市場,反之臺灣廠商也有機會來訴求非美的多元市場,「所以任何狀況都可以讓我們有路可走,有策略可以來做因應,不是當關稅比較高後,好像就沒有路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