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上路 傳產未感受到幫助「沒單等死 有單找死」
美國對等關稅正式上路,衝擊我國傳統產業,輪胎大廠建大輪胎總裁楊銀明說,日韓關稅比較低,臺灣業者面臨國際競爭壓力,政府講不清美國到底要什麼條件?最近美方汽車輪胎訂單已縮手三成。臺中市太平產業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郭璦玫說,截至目前沒感受到政府對產業有任何幫助。
農漁產品方面,林姓養殖業者批評,四月到六月期間傳出稅率可能減少,當下不確定性最高,也很難報價給買家,可以說是業者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但支持方案卻一直拖到現在才公告實施,緩不濟急。
至於美國爲臺灣蝴蝶蘭第一大外銷市場,去年出口美國的蝴蝶蘭市值約新臺幣十八億。臺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表示,今年四到六月蝴蝶蘭銷美訂單和去年同期相比已少了百分之十五,加徵的稅率對蘭花產業確實很痛。不過,一位張姓蝴蝶蘭業者表示,政府支持方案是場及時雨,至少不會覺得關稅的壓力只有業者在承擔。
關稅衝擊,企業主齊聚高爾夫球場商議解方。有臺商說,「一批貨四月運到美國,週一、週二關稅是百分之廿五,週三變成免稅,週末到港又變了」,連報關行都是當天才知道關稅課多少,「每天都像在賭博,廠商都快瘋了」。
有傳產業者形容,目前的環境是「沒有單等死,有單是找死」,雖有訂單但應付不了高關稅,但沒有訂單也活不下去,真是進退維谷。
「關稅有沒有希望調降到百分之十五?政府要快點講。」楊銀明說,政府講不清美國到底要什麼條件,業界的心就一直懸着,關稅關乎整體民生,最近美方訂單量已縮手三成,因爲關稅帶動的通膨預期心態,美國消費力縮手,下單量自然減少,連臺灣消費者的汽車買氣也停滯了。
建大輪胎在大陸和越南都有設廠,楊銀明說,美國市場提高關稅後,建大得努力拓展越南、大陸、歐洲等內需市場,但大陸廠商在越南也有設廠,而且「很敢談價錢」,面對大陸和日、韓競爭,臺灣對美關稅得再調降,纔有競爭力。
生產大型臥式車牀的三鋒機器工業總經理郭璦玫說,政府不可能補貼匯損或分擔增加的關稅,已有微型和小型企業收掉不做,關廠潮可能慢慢浮現,臺灣的工具機產業鏈可能因此斷鏈,希望政府協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