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兩天暴跌47萬億元,納指跌入技術性熊市,“恐慌指數”暴漲51%,“避風港”有哪些?
“對等關稅”成爲美股最大的利空!美股週五又暴跌。兩天,美股就蒸發近6.5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47萬億元)的市值,納指跌入技術性熊市。銅、原油、白銀等連日重挫,避險風潮推動美債暴漲,非農就業數據強勁和鮑威爾表態刺激美元指數反彈,“恐慌指數”VIX收漲近51%。
據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給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壓要他降息,而鮑威爾拒絕特朗普最新的降息呼聲,他重申不急於降息。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哪些資產會成爲“避風港”呢?
“避風港”一:在美國開設工廠且當地業務佔比大的中國公司
從週四的A股漲停股來看,在美國佈局工廠且營收佔比大的公司股價表現強勁,如夢百合、青島雙星、ST新潮、愛麗家居等漲停。
公開信息顯示,夢百合主要從事記憶綿牀墊、記憶綿枕頭、沙發、電動牀及其他家居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美東工廠和美西工廠設計產能合計16億-20億元,公司在美國產能充足,美國加徵關稅對公司的整體影響相對較小。
青島雙星擬收購的錦湖輪胎作爲全球化跨國經營公司,已實現銷售全球化佈局,錦湖輪胎在韓國、中國、美國、越南等地建設有8家輪胎生產基地,並設有12個銷售法人公司和11個海外分公司/事務所負責全球輪胎銷售。消息面顯示,青島雙星收購錦湖輪胎項目仍在進行中,4月1日公告顯示,深交所因財務資料過期中止審覈公司發行股份收購錦湖輪胎45%股權的重組事項,需補充更新審計數據後方可繼續推進。
而愛麗家居去年底的投資調研記錄顯示,公司美國工廠產銷持續攀升,開機率超過50%。自2023年投入營運以來,美國工廠進行了質量管理、跨文化管理等創新性工作,並且堅定推進本地化戰略。
此外,威唐工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美國奧斯汀工廠主要從事汽車工程技術服務和汽車零部件生產銷售業務,通過在當地的生產和運營進一步開拓北美市場,貼近客戶。
“避風港”二:避險情緒升溫,紅利資產受青睞
週四,A股紅利資產逆勢上漲,如高速公路、電力、水務公司。東北證券認爲,這次“對等關稅”會明顯削弱市場的風險偏好,利空權益,利多債市,市場情緒將會偏向防禦型大類資產。方正證券研報也指出,在關稅衝擊演繹下,內需有望獲得進一步支持,而紅利資產股息率仍相對較高,穩健性強,建議關注。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對等關稅”的大超預期也勢必將進一步壓制市場風險偏好,因此更多資金預計將從觀望轉向防禦,況且當前紅利資產的股息率性價比也普遍迴歸高位,紅利資產的配置性價比與資金避險訴求更易形成共振,優先關注運營商、公路、電力、國有大行等。
消息面顯示,深圳市自來水價格調整聽證會將於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下午3:00舉行。調整方案顯示,綜合考慮國家和省關於城鎮供水價格政策要求、自來水供水成本以及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深圳市自來水綜合價格擬由3.449元/立方米調整爲3.8991元/立方米(含稅),漲幅13.05%。此外,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其中提出,優化居民階梯水價、電價、氣價制度。推進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垃圾處理計量收費,優化污水處理收費政策。
對此,中信證券研報認爲,深圳市自來水現行價格已執行多年,成本上漲壓力導致深圳區域內代表性供水企業盈利能力承壓,預計後續改革方案落地後將極大疏導成本壓力。歷史經驗看核心城市調價對水價改革起到催化作用,各地市理順供水價格機制有望提速。根據我們統計,近期已有多個城市陸續出臺價格調整方案,價格機制完善有助改善國內供水行業回報長期偏低的問題。
東莞證券研報指出,上調自來水價格有助於水務企業向終端用戶傳導成本壓力。另外,水務企業在取得某一區域的特許經營權後其他企業較難獲得准入,早期佈局企業在自身供水區域內形成了排他性優勢,競爭壓力較小。而且,水務企業重視現金分紅,積極與投資者分享發展成果。
“避風港”三:“對等關稅”刺激半導體進口替代
週四,中芯國際、中微公司、龍芯中科、華海清科等半導體公司逆勢上漲。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38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5%;進口額佔中國貨物進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14.9%,較2023年有所提升。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伴隨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和中美科技競爭等催化,零部件國產替代進程加快:未來隨先進製程擴產訂單放量可期和零部件去美化完成,關注國產半導體設備零部件供應鏈標的。看好前後道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廠商。
對於半導體材料方面,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半導體材料是半導體產業鏈的基石,具有產業規模大、細分品類多、技術門檻高等特點。作爲產業鏈的上游支撐環節,半導體材料在半導體行業的產值佔比約10%多,2022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總計727億美元。半導體材料細分品類衆多,晶圓製造材料中硅片佔比33%、氣體佔比14%、光掩膜版佔比13%、光刻膠及輔助材料佔比13%、CMP拋光材料7%等。半導體材料與下游半導體行業景氣共振,中美科技競爭加速國產替代。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包括材料領域的國產化率正逐步提升。
免責聲明:本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