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狂飆,中概股集體狂歡!一場關稅鬆動的傳聞攪動全球資本
當地時間4月23日,納斯達克交易所的屏幕上,一組數字讓交易員們屏住了呼吸。特斯拉股價單日飆升7%,亞馬遜緊隨其後,科技巨頭的集體狂飆推動納指漲幅突破4%。 而在同一片交易池中,世紀互聯的股價突然暴漲17%,小鵬汽車、禾賽科技等中概股也以近兩位數的漲幅衝上熱門榜單。
這一幕背後,是一則看似矛盾的消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公開表示“對華關稅可能大幅下降”,但“不會歸零”。
美國現任財長貝森特的發言爲這場資本狂歡增添了註腳。 他在國際金融研究所的演講中直言,當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本質是“禁運式對抗”,但美國的目標並非與中國脫鉤,而是用兩到三年時間推動一項“全面協議”。 這一表態被市場解讀爲:雙方可能在關稅問題上達成階段性妥協,從而暫時緩解全球供應鏈的緊張情緒。 高盛分析師指出,科技股和中概股的反彈,反映出資本對“貿易衝突降級”的押注。
然而,這場狂歡的根基並不牢固。 特朗普的關稅鬆動計劃附帶了一個關鍵前提。“協議達成後”。 但據白宮內部人士透露,中美尚未就協議框架展開實質性接觸。 更耐人尋味的是,貝森特在演講中同步拋出了一份針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藍圖:他指責IMF和世界銀行偏離了創立初衷,要求前者停止在氣候變化等議題上“分散精力”,後者則需切斷對中國等“已畢業國家”的貸款支持。
市場對這份改革計劃的反應出現分裂。 歐洲斯托克50指數當日跟漲3%,德國工業股集體走強,顯示部分投資者認可美國主導的秩序調整可能帶來短期紅利。
但摩根士丹利警告稱,若IMF真的收縮對新興市場的支持,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風險將加劇。 這種矛盾在資本流動中顯露無遺:儘管納指飆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卻同步攀升至4.6%,暗示避險資金並未完全撤離。
中國外交部的迴應進一步凸顯了談判的複雜性。 “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發言人的表態被外界視爲對美方“既要談判又要施壓”策略的直接駁斥。 而特斯拉的股價波動暴露了更深層焦慮:這家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佔比超過20%,但上海超級工廠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達95%。 當關稅工具的實際效力被供應鏈韌性削弱,所謂“貿易再平衡”是否只是一場數字遊戲?
貝森特的演講還揭示了一個被忽視的真相:美國試圖用金融體系改革轉移矛盾。 他批評日本、德國等貿易順差國“過度儲蓄”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卻避談美元霸權對大宗商品定價的控制。 這種雙重標準在數據中得到印證:過去十年,美國企業海外利潤留存規模增長340%,但財政部同期對跨國公司的稅收優惠超過1.2萬億美元。
資本市場的狂歡終究繞不開一個根本問題:當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每小時下線70輛電動車,當SHEIN依靠中國供應鏈實現日均上新7000款服裝,所謂“關稅武器”還能否像2018年那樣精準打擊?
或許答案藏在當日另一個細節中:儘管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大漲4%,但其成分股市值仍比三年前峰值縮水62%。 這場由預期推動的反彈,更像是在不確定的裂縫中,資本尋找安全墊的應激反應。
(注: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數據及人物觀點來源於公開信息整合,部分對話內容經過文學化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