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7月屢創新高 法人:關稅底定留意投資組合波動性
▲美股示意圖。(圖/路透)
記者巫彩蓮/臺北報導
美國最終公佈的各國關稅稅率例如歐日韓普遍較季初預估的稅率低,加上美股史坦普500企業第二季財報截至7/25已公佈企業獲利成長已經上修到6.4% (原預期成長僅約 3%),超過八成企業獲利優於預期,激勵美股七月屢創新高。時序進入八月,隨着各國與美貿易關稅陸續底定,法人認爲,市場焦點將關注經濟數據是否開始受到影響以及九月份聯準會的降息機率,截至7/31芝商所FedWatch顯示機率約四成。
富蘭克林坦伯頓ETF (EMEA)投資策略總監Marcus Weyerer表示,近期市場反彈雖略爲擴大至更多股票,但仍屬於短期循環性現象,長期仍由大型科技股主導。美國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通過對短期來說,稅收減免與財政刺激將提升企業獲利與消費,2025 年淨財政刺激預估逾1000億美元。但長期而言,龐大支出可能推升通膨預期,導致聯準會更強硬、抑制資產價格。根據1996-2024年資料統計,史坦普500夏季平均報酬偏低,正報酬機率約五成,季節性可能導致短期回檔,投資人宜正視短期波動,長線仍樂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進入八九月投資人在基金的核心配置首選美國平衡、並可以全球平衡型來讓匯率自然避險,如是海外ETF投資者,由於今年來歐洲與新興市場表現亮麗,投資者可將不含美國的國際低波動高股利股指數ETF納入投組來降低八、九月份的震盪風險。
富蘭克林坦伯頓ETF (EMEA)投資策略總監Marcus Weyerer表示,大而美法案被通過,是我們針對今夏潛在市場波動展望的另一個考量。該法案爲市場引入了一系列順風與逆風,強化了分散性與政策驅動風險的重要性,一方面,來自減稅的財政順風應首先推動企業利潤提升,若消費加速增長,營收表現亦可望進一步改善。在2025年剩餘時間內,淨財政刺激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2026年將達到2,700億美元的高峰,然後到2029年逐步縮減至90億美元。
然而,這些利多同時伴隨潛在的貨幣及宏觀層面逆風。該法案的大規模支出承諾已引發市場對通脹預期上升的擔憂,若聯準會更加鷹派地迴應,資產價格可能面臨壓力。耶魯大學非黨派政策研究中心The Budget Lab預測,短期內該法案將對經濟增長帶來約半個百分點的正面影響,但預計至2050年,隨着赤字擴大與高利率的複合效應,經濟成長率將較基準情境低約兩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