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陸制船收費辦法出爐 陽明:所屬聯盟重新調整船隊配置
▲陽明海運所屬Premier聯盟大陸建造船舶最少。(圖/陽明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17日公佈於《聯邦公報》的方案,對中國大陸製造船舶額收取的港口費,改採取每次航程僅收取一次,而非原先提案的每彎靠一個港口計費一次,對貿易運輸業衝擊有縮小,但仍是嚴重負擔,陽明海運高階表示,實施日期公司距今還有近半年,公司所屬Premier會調整船隊佈置,做出適當因應,並設法轉嫁增加的成本。
陽明船隊當中僅有5艘像希臘船東長租的5艘1.2萬箱(20呎櫃)貨櫃船是大陸建造,目前備置在美國線,公司原則上會設法調離美國,不過美國的關稅政策一直在變,半年內會或許還會有異動。
由於估計即使經過調整,整個聯盟還是會有部分大陸建造船舶仍需配置在美國線,船公司因而增加的成本會設法轉嫁給託運人,但能否完全轉嫁,還是看市場實際情況。
新規將於10月14日上路,收費基準依船隻淨噸位或卸櫃量計算,每艘船一年最多收取6次。中國製造並由中國企業持有的船隻每噸收費50美元,未來3年每年調漲30美元;若淨噸位金額較高,則每個貨櫃收費120美元,3年後調漲至250美元。非中國企業擁有的中國製船舶則收取每噸18美元費用,未來3年每年增加5美元。
這項措施排除美國國內港口間航線及開往加勒比海、美屬地區的船舶,美加兩國在五大湖航運的船隻也獲得豁免。美國航運業者如Matson及Seaboard Marine等不受影響,抵美載運出口貨物的空船也不需繳費。
目前三大海運聯盟當中以海洋聯盟的陸制船最多,因爲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船隻擁有最多陸制船,估計所受的衝擊也最大。Premier聯盟估計影響最小,因爲陽明與韓新遠洋都沒在大陸造船,僅有少數租賃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