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來中國電話,特朗普先翻車了,民主黨憋了大招,這次勢在必得

苦守電話多天,特朗普也沒等到來自大洋彼岸的“求饒”電話,反而因“操縱股價”,讓民主黨人抓住了小辮子,威脅起訴。貿易戰沒打贏,特朗普先翻車了。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爲啥特朗普突然被扣上“操縱股價”的帽子了呢?

北京時間4月9日晚,美股先跌後漲的劇烈行情令人矚目。起初因關稅升級預期導致市場普跌,而隨後在開盤僅數分鐘內,特朗普通過其自創社交平臺Truth Social發佈了兩條引發爭議的貼文:

“冷靜點!一切都會好起來。”

“現在是買入的好時機!!!DJT”

值得注意的是,“DJT”不僅是特朗普全名Donald J. Trump的縮寫,更是其旗下“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的股票代碼。此後,DJT股價暴漲23%,市值在一天之內躍升數十億美元。當天視頻顯示,特朗普在白宮得意洋洋地展示股市“戰果”,甚至稱其朋友們都在“笑着賺錢”。

這一系列操作,令市場和輿論極爲震驚。尤其是在隨後不久,特朗普又突然宣佈“對部分國家暫停加徵關稅90天”,直接利好市場走勢。這種時間點上的高度配合,不免讓人懷疑其是否涉嫌提前佈局、操縱市場。

特朗普的這一行爲,迅速被民主黨人抓住“把柄”。參議員布盧門撒爾直言:“內幕交易是真威脅,我們要調查。”而亞當・希夫等民主黨重量級議員也公開表示,必須徹查特朗普是否利用政策走向牟取私利。他指出,特朗普不僅是“現任總統炒自家股票第一人”,其子女也曾涉入炒作模因幣和自家加密貨幣,已多次踩線。

民主黨衆議員霍斯福德則呼籲:“應對特朗普及所有可能借此牟利人員展開全面調查。”在他們看來,特朗普此舉已涉嫌犧牲公衆利益、操縱國家政策爲個人獲利服務,其後果極其嚴重。

與此同時,白宮經濟顧問試圖淡化風波,稱“總統只是希望市場放心”。然而在公衆看來,這一解釋遠不能打消疑慮——特朗普身爲國家最高領導人,不僅未避嫌,反而直接喊單自家公司,其行爲方式已嚴重背離正常政治倫理。

隨着民主黨積極籌備調查材料,特朗普可能面臨的不只是政治抨擊,更是實質性的司法風險。一旦相關證據坐實,無論是“內幕交易”還是“市場操控”,都將構成重大違法行爲,極可能影響其競選連任的合憲性乃至自由身。

更尷尬的是,這一“喊單門”不僅令特朗普個人形象受損,也讓整個共和黨陣營陷入被動。部分議員還在爲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辯護,結果卻被其突然轉向所“打臉”,再度向其盟友證明其風格之不可預測、合作之難以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特朗普治下的政策短視。與其刻意營造的“中方會求饒”形象相反,中國不僅未作讓步,反而步步爲營,在全球佈局中穩紮穩打。

而特朗普這邊,則陷入內政外交多線混亂,自曝其短的尷尬局面。其試圖通過政策波動割市場“韭菜”的做法,或許能短暫刺激股價,但其背後的信任危機、法律風險和政治代價,正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未來幾周,民主黨是否能緊緊揪住此次事件,並將此次事件轉化爲司法行動,特朗普又將如何應對調查與質疑,我們可以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