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矽盾 美媒:川普尋求 與臺積正式夥伴關係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廿七日受訪時重申將與臺灣達成貿易協議,並要求美臺晶片製造「五五分」。美媒報導,盧特尼克的評論呼應對過度依賴臺灣先進晶圓代工的長期擔憂,他有關美臺協議的發言,則暗示川普政府正尋求與臺積電的夥伴關係正式化或擴大。

彭博廿九日報導,華府的要求若完整落實,將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激烈轉變。美國科技網媒Tom's Hardware廿八日報導,盧特尼克在這次訪問透露美臺將很快達成一項重大半導體協議,顯示美國在兩方面的作爲可能將有突破,即增加在美晶片生產,以及減少依賴易受地緣政治衝擊的單一供應商。

該網媒也提到,盧特尼克稱臺灣生產九成五晶片,可能誇大臺灣的整體角色。臺灣在高效能CPU、GPU至關重要,但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前年十一月發佈的文件,臺灣佔進入美國市場的邏輯晶片約四成四、記憶體晶片約佔兩成四。

不過川普政府依然力推增加在美製造。除了拜登時期通過的晶片法正備受審視,華爾街日報上週就披露,川普政府考慮強制規定半導體在美國國內製造與進口的比例須達一比一,業者若未達標,恐面臨額外關稅,藉以降低依賴外國半導體。此舉是從對企業補貼政策到槓桿施壓的重要轉向。

臺積電已正在亞利桑那州建造兩座晶圓廠,三月時並承諾追加在美投資一千億美元,包括將新建封裝和研發基礎設施,但臺積電還未承諾將其最先進的二奈米平臺引入美國。若美臺將達成的協議能讓臺積電將最先進節點的製造引入美國,將是尖端晶片產地重大轉變。

彭博並指,盧特尼克未在訪談詳述美國如何說服臺灣支持美方目標。大量轉移晶片產能不只需要鉅額資本,也需要共同構成臺積電生產鏈的衆多供應商和合作夥伴進行大規模遷移。